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高血压的危害与防治 - 数字报刊系统 肺炎链球菌:微生物检验揪出呼吸 “元凶” 肺炎支原体检测,核酸检测更靠谱 高血压的危害与防治 水痘高发季,怎么预防才有效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血压的危害与防治

作者:融安县浮石镇卫生院 莫凤


门诊中,常有人困惑:“血压忽高忽低,昨天140/90mmHg,今天130/80mmHg”“没不舒服却被查出高血压,要不要吃药”。血压时刻波动,若长期偏高,会伤害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引发心梗、中风等严重问题。不过,高血压可防可治,了解病因、判断方法并做好日常管理,就能让血压稳定。

 

先搞懂:血压高≠高血压

 

很多人见血压数值偏高就认定高血压,这是误区。正常血压标准是收缩压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收缩压在120-139mmHg或舒张压在80-89mmHg,属“正常高值”,需调整生活方式;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才确诊高血压。

 

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情绪激动、紧张、运动后、喝咖啡浓茶后,血压会暂时波动,一天中早晚血压也有差异。此外,“隐匿性高血压”易被忽视,如在家血压高而在医院正常,或白天正常夜间升高,这类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有家族史者,应在家备电子血压计定期监测。

 

为啥血压会“失控”?

 

高血压与遗传、年龄有关,更多是后天不良习惯所致:

 

1.高盐饮食:炒菜盐多,爱吃咸菜、腌肉、加工零食,钠摄入超标,会使血容量增加,升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5克,很多人却远超此量。

2.肥胖和缺乏运动:体重超标、腹型肥胖者身体代谢紊乱,血管弹性下降;长期不运动,血管弹性变差,增加高血压风险。

3.吸烟、喝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使血管收缩,长期吸烟损伤血管内皮;过量饮酒直接升高血压,降低降压药效果,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4.长期熬夜、压力大:熬夜致体内激素紊乱,精神紧张、焦虑使血压“紧绷”,逐渐发展成高血压。

 

此外,年龄增长、有家族史、患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患高血压概率。

 

高血压危害要警惕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对身体的伤害悄无声息:

 

1.伤害心脏:长期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肌肥厚、心力衰竭,损伤冠状动脉,增加冠心病、心梗风险。

2.伤害大脑:使脑血管变硬变脆,形成动脉硬化斑块,斑块脱落可能引发中风,导致瘫痪、失语甚至危及生命。

3.伤害肾脏:损伤肾脏小血管,致肾功能下降,严重发展成肾衰竭,需透析或肾移植。

4.伤害眼睛:损伤眼底血管,导致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防治高血压:做好5件事

 

1.饮食调整

控盐是关键,用限盐勺炒菜,少放含钠调料,少吃咸菜等加工食品,买包装食品注意钠含量;多吃蔬菜水果,每天保证500克蔬菜、200克水果;适量吃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每周吃2-3次深海鱼;少糖少脂,少吃甜食、含糖饮料,烹饪用植物油且用量不超25克,避免重油做法。

 

2.规律运动

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总时间15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高血压患者运动前要热身,血压过高或有症状时先别运动,运动时随身带降压药。

 

3.体重管理

计算BMI判断是否超重,正常范围是18.5-23.9,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重点减肚子,男性腰围超90厘米、女性超85厘米属腹型肥胖,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腹部脂肪;每周减重0.5-1千克为宜。

 

4.改掉坏习惯

坚决戒烟,戒烟后血压和血管弹性会改善;严格限酒,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25克,女性不超15克,最好不喝酒;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睡前避免刺激。

 

5.情绪管理

学会释放压力,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保持乐观心态,冷静处理问题,积极应对高血压。

 

高血压用药误区要避开

 

1.没症状就不用吃药:高血压伤害悄然进行,没症状也需按时吃药。

2.血压正常就停药:自行停药会导致血压反复波动,伤害血管,大多需长期服药,遵医嘱调整剂量。

3.随便换降压药:降压药无“最好”只有“最适合”,医生会根据情况选药,随便换药可能致血压失控。

4.只吃药,不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才能更好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每天早晚各测一次并记录,复诊时带给医生。

 

结语

高血压虽常见但不可怕,重视起来,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做好日常管理,就能稳定血压、远离并发症。没测过血压的建议尽快测量,血压正常高值者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确诊者遵医嘱治疗。记住,防治高血压贵在坚持,从细节做起,血压会越来越稳,身体更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