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儿童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 数字报刊系统 儿童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脑动脉颈动脉支架术后能否做核磁扫描 家庭医生上门给老人做慢病随访 疱疹性咽峡炎频发,日常预防这样做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何鹏


不少家长觉得高血压是“老年病”,与孩子无关。但近年来,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上升,门诊中因头痛、视力模糊就诊却查出高血压的患儿增多。更揪心的是,多数孩子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或已损伤心脏、肾脏等器官。其实,儿童高血压并非“成年病提前”,只要日常从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科学护理,就能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

 

孩子也会得高血压?这些信号别忽视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胖点没事,长大自然就瘦了”,但肥胖恰恰是儿童高血压的“头号推手”。当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心脏需要更用力泵血,血管压力随之升高。此外,先天性的肾脏疾病、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问题)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这类情况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需要专业医生排查。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高血压的症状往往很隐蔽。 有些孩子会喊头痛、头晕,尤其是早上起床时;有的会突然恶心呕吐,被误认为是“吃坏肚子”;还有的会出现视力模糊,看东西像蒙了一层雾。但更多时候,孩子没有任何不适,只能通过定期体检发现。因此,建议3岁以上儿童每年测一次血压,肥胖或家族有高血压史的孩子更要重视。

 

 

日常护理五大关键,家长一定要做到

 

1. 吃对比吃少更重要:限盐≠不吃盐 

“孩子口味重,做菜多放点盐才香”——这是很多家庭的误区。盐中的钠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但完全不吃盐又会影响孩子发育。正确的做法是“控量不控味”: 

减少加工食品:薯片、火腿肠、方便面等“隐形盐大户”尽量不买; 

巧用天然调味:用柠檬汁、番茄、香草代替酱油、味精,既提鲜又健康; 

多吃“降压食物”:香蕉、菠菜富含钾,能中和钠的升压作用;牛奶、豆腐补钙,帮助血管放松。  

 

小贴士:孩子说“菜没味道”时,可以准备一小碟低钠酱油或醋,让他们自己蘸着吃,既满足口味又控制盐量。

 

2. 运动要“温和有度”:别让孩子“累过头” 

运动是天然的降压药,但选对方式很关键。适合高血压儿童的运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持续出汗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二是避免短时间内用力过猛的无氧运动(如举重、短跑)。 

 

建议每天运动60分钟,可以拆分成上午20分钟跳绳、下午40分钟踢球。运动前后要让孩子喝温水,避免脱水导致血压波动。如果孩子运动后说“胸口闷”“头晕”,一定要停下来休息,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运动计划。

 

 3. 睡得好,血压才稳:打呼噜可能是信号 

睡眠不足会刺激体内升压激素分泌,而睡眠呼吸暂停(比如打呼噜、呼吸暂停)更会直接导致血压飙升。儿童每天需要睡多久? 学龄前孩子要睡10-13小时,小学生9-12小时,初中生至少8小时。 

 

如果孩子睡觉打呼噜、张着嘴呼吸,或者白天总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睡眠呼吸暂停,需要及时就诊。睡前1小时避免让孩子看手机、玩游戏,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能帮助血压更平稳。

 

4. 体重管理:别让“小胖墩”变成“小高压” 

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孩子的2-3倍。但减重不能“一刀切”,每周减0.5-1公斤最安全。家长可以这样做: 

改变进餐顺序:先喝汤,再吃蔬菜,最后吃主食和肉,避免孩子一开始就摄入过多热量; 

用“小份”代替“大碗”:把零食分成小包装,避免一口气吃太多; 

全家一起动:周末别总宅在家,带孩子爬山、打球,让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家庭习惯。

 

5. 用药别“自作主张”:听医生的才安全 

如果血压持续偏高,医生可能会开降压药。家长一定要记住: 

按时按量服药,别因为“孩子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观察副作用:比如有的药会引起干咳,有的会影响血钾,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定期复查:每1-3个月测一次血压、查一次尿常规,监测药物效果和器官健康。

 

 

这些情况,必须立刻送医院! 

 

日常护理能控制大多数儿童高血压,但遇到以下情况,一定要紧急就医: 

孩子突然喊“头痛得要炸开”,伴有呕吐、视线模糊; 

运动或情绪激动后,脸色苍白、出冷汗、说“心口疼”; 

抽搐、昏迷,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脑病。 

 

总之,儿童高血压不是“长大就好”的病,但通过科学管理,绝大多数孩子能恢复正常血压。家长要做的,是从今天开始,把“控盐”“多动”“早睡”变成家庭的日常习惯。毕竟,孩子的健康,藏在一日三餐、一次运动、一个安稳的睡眠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