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超声助力查肌瘤,子宫健康早呵护 - 数字报刊系统 超声助力查肌瘤,子宫健康早呵护 破解胰腺癌信号,早发现是关键 痛经的科学应对 中风后预防复发:这三种食物要少吃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声助力查肌瘤,子宫健康早呵护

作者:贺州市人民医院 覃先群

子宫,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器官,不仅承载着孕育生命的使命,更是内分泌调节的重要枢纽。然而,子宫肌瘤——这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却常因早期症状隐匿而被忽视,导致部分患者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幸运的是,超声医学影像技术凭借其无创、精准、便捷的优势,已成为子宫肌瘤筛查与诊断的"第一道防线"。

子宫肌瘤:女性健康的"隐形杀手"

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多见于30-50岁女性,发病率高达20%-30%。尽管多数肌瘤为良性,但其引发的月经紊乱、贫血、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甚至不孕等问题,仍严重威胁女性生活质量。更需警惕的是,极少数肌瘤可能发生恶变,早期发现与干预至关重要。

典型症状需警惕

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出血;

腹部包块:下腹部可触及硬质肿块,尤其在晨起膀胱充盈时更明显;

压迫症状:尿频、排尿困难(前壁肌瘤压迫膀胱),或便秘(后壁肌瘤压迫直肠);

疼痛与不适:下腹坠胀、腰酸背痛,部分患者伴性交痛;

不孕或流产:肌瘤位置影响宫腔形态或子宫内膜容受性时,可能干扰受孕或胚胎着床。

高危因素自查

年龄>30岁;

初潮年龄早、未生育或晚育;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家族中有子宫肌瘤病史;

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或保健品。

超声检查:子宫肌瘤的"侦察兵"

超声检查通过高频声波穿透人体组织,反射回波形成实时动态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及附件的结构,成为子宫肌瘤筛查的首选方法。其优势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精准定位,明辨"真凶"

超声可明确肌瘤位置(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数量(单发或多发)及大小,甚至能发现直径仅数毫米的微小病灶。例如,黏膜下肌瘤因突向宫腔,易引发严重出血,而浆膜下肌瘤向外生长,可能无症状,超声可精准区分两者,指导个体化治疗。

 无创安全,可重复性强

相比CT、MRI等检查,超声无需辐射或注射造影剂,孕妇、备孕女性及反复随访者均可安心接受。对于肌瘤生长速度的监测,超声的定期复查能提供动态数据,帮助医生判断病情进展。

功能多样,一"超"多用

经阴道超声:探头贴近子宫,图像分辨率更高,尤其适合肥胖或未婚女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信号评估肌瘤血供,辅助鉴别恶性病变;

三维/四维超声:立体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肌瘤与子宫内膜的空间关系,为手术规划提供依据。

真实案例:35岁的李女士因月经量增多就诊,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前壁有一个3cm的黏膜下肌瘤,且子宫内膜受压变形。医生根据超声结果制定宫腔镜手术方案,术后李女士月经恢复正常,3个月后成功怀孕。

早发现早干预:守护子宫健康

超声发现肌瘤后,是否需要治疗需综合评估年龄、症状、生育需求及肌瘤特性。多数无症状的小肌瘤可定期随访,但以下情况需积极干预:

月经紊乱导致贫血;

肌瘤快速增大或怀疑恶变;

压迫症状严重影响生活;

计划怀孕但肌瘤影响受孕或孕期风险高。

治疗方式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肌瘤特征,超声可辅助制定以下方案:

观察等待:无症状的小肌瘤(<5cm)可每6-12个月复查超声;

药物治疗:短期使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缩小肌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

微创手术:超声引导下的聚焦超声消融(HIFU)通过高温"灼烧"肌瘤组织,无切口、恢复快;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则适用于特定位置的肌瘤剔除;

子宫切除:仅在严重并发症(如大量出血、怀疑恶变)且无生育需求时考虑。

预防胜于治疗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子宫肌瘤,但健康生活方式能降低风险:

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蔬果、全谷物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控制体重:肥胖会升高雌激素水平,增加患病风险;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管理压力: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影响内分泌,尝试瑜伽、冥想等放松方式;

结语

超声检查是诊断和监测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为子宫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女性朋友们要提高对子宫健康的重视,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子宫肌瘤,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呵护好自己的子宫,让子宫始终保持健康状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