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血液变稠?冠心病背后的粘度秘密 - 数字报刊系统 超声检查:揭秘甲状腺结节真面目 宝宝发热,究竟是感冒还是流感 血液变稠?冠心病背后的粘度秘密 发现蛋白尿,警惕慢性肾病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液变稠?冠心病背后的粘度秘密

作者:贺州广济医院 黎图安

提到冠心病,多数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 “血管堵了” 的画面 —— 冠状动脉被斑块堵塞,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胸痛、胸闷甚至心梗。但很少有人追问:斑块为何会形成?血管堵塞的 “幕后帮手” 又是什么?事实上,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堵塞的进程中,血液粘稠度升高就像一个沉默的 “隐形推手”,悄悄为冠心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却常常被大众忽视。

血液粘稠度升高:冠心病的 “隐形加速器”

血液粘稠度,简单来说就是血液的 “浓稠程度”。正常情况下,血液像流动的清泉,能顺畅地在血管中循环,为全身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可当血液变得粘稠如 “浓汤” 时,流动速度会显著减慢,甚至在血管狭窄处形成 “淤堵”,给心脏带来沉重负担。

它与冠心病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环节:

加速斑块形成:血液粘稠时,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小的 “血栓雏形”。这些 “雏形” 会附着在冠状动脉的血管壁上,逐渐与脂肪、胆固醇等物质结合,慢慢堆积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让血管管腔越来越窄。

诱发血栓堵塞:当斑块破裂时,粘稠的血液会像 “胶水” 一样,迅速让血小板大量聚集,在破裂处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完全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发急性心梗,这也是冠心病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重心肌缺血:即使没有形成明显血栓,粘稠的血液流动缓慢,也会导致心肌的供血效率下降。心脏作为 “泵血器官”,本身需要大量氧气和能量,供血不足会直接引发心肌缺氧,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症状,长期下来还会导致心肌功能受损。

哪些人群容易被 “隐形推手” 盯上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血液流动速度自然减慢,粘稠度也会随之升高;

“三高” 患者: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让血液中的成分更容易附着;高血糖会让红细胞 “黏连” 在一起;高血脂则会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直接导致血液变稠;

肥胖人群: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不仅会影响血管功能,还会导致代谢紊乱,让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 “致稠物质” 增多;

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熬夜、久坐不动、吸烟、酗酒、饮食重油重盐的人,血液粘稠度更容易超标;

缺水人群:喝水过少会导致血液中的水分不足,像 “浓汤” 少了水,浓稠度自然会升高,尤其是在炎热天气或运动后,不及时补水风险更高。

如何 “打散” 粘稠血液,远离冠心病风险

先从 “喝对水” 开始 

每天喝够水:成年人每天建议喝 1500-2000 毫升水(约 7-8 杯),以白开水、淡茶水为宜,避免用含糖饮料、咖啡代替;

调整饮食 

少吃 “致稠食物”:减少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糕点等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会增加血液中的 “杂质”;

多吃 “降脂稀释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菠菜、苹果、猕猴桃),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适量吃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核桃),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改善血液粘稠度。

动起来 

久坐不动是血液粘稠的 “催化剂”,坚持适度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成分的聚集:

选择合适的运动:推荐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运动 3-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液暂时浓缩),以运动后不感到疲惫、呼吸平稳为宜,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强度。

改掉 “伤血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会让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增多,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还会促进血小板聚集;酒精会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建议尽早戒烟,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 25 克(约啤酒 750 毫升),女性不超过 15 克(约红酒 150 毫升);

规律作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凝血功能和代谢效率,建议每天 23 点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睡眠;

控制体重:通过饮食和运动结合,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BMI = 体重 kg / 身高 m?,建议在 18.5-23.9 之间),减少脂肪对血液和血管的负担。

结语

冠心病的发生不是 “一蹴而就” 的,血管堵塞的背后,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身体异常的累积。血液粘稠度升高这个 “隐形推手”,虽然容易被忽视,但只要我们从 “喝对水、吃对饭、动起来、改习惯” 开始,就能有效降低它的影响,为血管 “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