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发病后,许多人会出现手脚无力、言语含糊、走路不稳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康复训练如同为身体“重启”功能,虽不能让身体完全恢复如初,但能逐步帮助患者找回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衣、走路。康复训练开始越早、坚持越久,效果通常越好,切不可因初期未见明显变化而放弃。
基础阶段:卧床或刚能坐起,先练“基础能力”
此阶段适用于脑梗后1-2周或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重点在于让身体“动起来”,避免肌肉僵硬。
(一)肢体活动:防止肌肉“生锈”
1.被动训练:若患者无法自主活动,家属或照护者可协助活动关节。如握住患者手腕轻转、握住脚踝活动脚腕,帮患者伸直、弯曲胳膊和腿,每个关节每次活动5~10次,每天2~3次,动作要轻柔,避免弄疼患者。
2.主动训练:患者能稍微用力时,可自行尝试简单动作,如用力握拳再伸开手指、抬起胳膊,哪怕动作幅度小也要坚持,有助于肌肉恢复力量。
(二)翻身与坐起:摆脱“卧床依赖”
1.翻身训练:长期卧床易长压疮,需练习翻身。教患者用健康侧手撑床面,健康侧腿用力,慢慢向患病侧翻身,家属可在旁轻扶后背或肩膀,协助调整姿势,每天练3~4次。
2.坐起训练:先从靠坐开始,在患者背后垫枕头,让其靠床头坐,每次10~15分钟。适应后,练习从床上坐起,家属扶患者肩膀,患者用健康侧手撑床慢慢坐直,坐的时间逐渐增加。
能坐稳或站立,重点练“行动与自理”
当患者能坐稳甚至稍微站立后,进入核心康复阶段,一般在脑梗后2周到3个月,目标是让患者能自主行动、打理日常生活。
(一)站立与平衡:打好“走路基础”
1.辅助站立:借助床边、轮椅或助行器,让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站起来,每次站5~10分钟,每天3次,家属要在旁看护,防止摔倒。
2.平衡训练:患者能站稳后,进行平衡训练,如站稳后慢慢抬起一只手,左右各抬一次;或用健康侧脚轻轻踮脚尖再放下,每次练5分钟,循序渐进提升身体稳定性。
(二)走路训练:从“能走”到“走稳”
初期家属扶患者胳膊,让患者先迈健康侧腿,再迈患病侧腿,一步一步慢慢走,每次走10~20米,每天2次,避免患者劳累。患者能用助行器行走后,可适当加快速度或在平缓小路上行走,避开凹凸不平路面,防止绊倒。
(三)上肢与手部训练:恢复“抓握与自理”
1.抓握训练:用软弹力球、握力器让患者抓握,每次捏10-15下,每天3次;或准备两个大碗,让患者将豆子从大碗捡到小碗里,锻炼手部灵活性。
2.生活技能训练:从简单生活动作开始,如自己拿勺子吃饭、端杯子喝水、扣大纽扣、系简单鞋带,每次练10分钟,家属尽量让患者自己尝试,减少协助。
语言训练:从“说得出”到“说清楚”
(四)若患者说话不清楚,需进行专门语言训练。
从简单发音开始,如“啊”“哦”“爸”“妈”,每天练5分钟。能清晰发音后,过渡到说简单词语,如“吃饭”“喝水”“睡觉”。接着练说短句,如“我要喝水”“今天天气好”“我想去散步”;每次练10分钟。家属多与患者聊天,鼓励其说话,耐心引导。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避开误区,安全第一
1.训练强度要逐渐增加,不能一开始就练太久、太用力。若训练时患者出现头晕、心慌、腿疼、胳膊酸等情况,应立刻停下来休息,避免受伤。
2.训练初期,家属要全程陪同。清理家中障碍物,如地上电线、杂物,防止患者绊倒;地面铺防滑垫,让患者穿防滑鞋、宽松衣服,降低摔倒风险。
3.若训练后患者肢体更疼、肿胀,或头晕加重、说话更不清楚,应马上停止训练,及时送医检查。
康复不只是“训练”,生活辅助也很重要
1.让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鸡蛋、鱼肉(清蒸或煮),补充营养;少吃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不吃过咸的菜,减轻身体负担,帮助恢复体力。
2.脑梗后患者可能因行动不便、说话困难而焦虑、自卑,家属要多鼓励、多夸赞患者进步。患者自己也要保持积极心态,将康复训练当作“每天的小任务”。
3.按医生要求定期带患者去医院复查,让医生了解恢复情况,调整训练计划,避免盲目增加训练内容导致受伤。
总之,脑梗后的康复是一场“持久战”,只要方法正确、坚持训练,患者定能逐步“重启”生活,找回自理能力,回归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