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孕期便秘别硬扛,安全用药这样选 - 数字报刊系统 老人缺牙别将就 重症病房里的温暖与关怀 打鼾“震天响”?是睡眠呼吸暂停在作祟 孕期便秘别硬扛,安全用药这样选 孕期便秘别硬扛,安全用药这样选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孕期便秘别硬扛,安全用药这样选

作者:广西防城港市妇幼保健院 何凤城

怀孕后,许多准妈妈会发现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罢工”了:肚子胀得难受,蹲在马桶上半天却毫无动静,甚至用力到满头大汗也不敢随便用药。这种尴尬又痛苦的经历,其实在孕期十分常见。但您知道吗?长期硬扛便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威胁母婴健康。今天,我们就从药剂师的专业角度,聊聊如何安全、科学地解决孕期便秘问题。

孕期便秘为何“找上门”

怀孕后,身体会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悄悄打乱肠道的“工作节奏”——  

激素在“捣乱”:孕激素像给肠道按下了“减速键”——它会让肠道肌肉松弛,蠕动变慢,食物残渣在肠道里停留更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自然变得干硬难排。  

子宫“抢地盘”:随着宝宝长大,子宫像气球一样膨胀,直接压迫后方的直肠,让排便通道变得狭窄,仿佛“道路施工”一般,大便通过时困难重重。  

饮食和习惯的改变:为了补营养,很多准妈妈会吃大量高蛋白食物,却忽略了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加上孕期容易疲劳,运动量减少,肠道缺乏“动力”,便秘也就趁虚而入。  

硬扛的后果可能更严重——

长期便秘会导致痔疮、肛裂,甚至因用力排便引发宫缩,增加早产风险。因此,及时干预比被动忍受更重要。

孕期用药安全:哪些能用,哪些要避开 

面对便秘,很多准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不敢吃药”,但事实上,合理用药是安全且必要的。关键是要选对药物,避开风险。  

优先选择“温和派”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肠道水分或软化大便来缓解便秘,几乎不会被身体吸收,对宝宝没有影响:  

乳果糖:它像“吸水海绵”,在肠道内留住水分,让大便变软易排。口感微甜,孕妇和儿童都能用。  

聚乙二醇:通过增加大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但不会引起腹泻,适合轻度便秘。  

益生菌:补充有益菌群,帮助调节肠道环境,尤其适合因饮食不均衡引起的便秘。  

谨慎使用“应急型”药物  

这类药物只能短期使用,避免形成依赖——  

开塞露:通过肛门给药,直接润滑肠道,适合偶尔便秘时应急。但频繁使用可能刺激肠壁,导致依赖。  

甘油栓:与开塞露类似,通过软化大便促进排出,但同样不宜长期使用。  

绝对禁止的“危险分子”  

以下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孕期必须远离——  

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会强烈刺激肠道,引发腹痛、腹泻,甚至导致子宫收缩。  

矿物油类泻药: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长期使用还可能引发脂溶性肺炎。  

含麝香、芦荟的中药:这些成分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胎儿发育,切勿自行服用。  

药剂师提醒——

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即使是非处方药,也可能因个体差异存在风险。

不吃药也能缓解便秘,这些方法更安全

除了药物,调整生活习惯是预防和缓解便秘的基础,尤其适合轻度便秘的准妈妈——  

饮食“巧搭配”  

多吃高纤维食物:燕麦、糙米、芹菜、火龙果、西梅等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喝1.5-2升水,晨起空腹喝一杯温水,能软化大便,减少排便阻力。  

适量补充油脂:坚果、亚麻籽油等健康脂肪能润滑肠道,但别过量,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运动“动起来”  

每天散步30分钟,或做孕妇瑜伽、凯格尔运动,能刺激肠道蠕动,还能缓解孕期腰背疼痛。  

养成排便好习惯  

定时排便:晨起或餐后2小时是肠道活跃期,抓住这个时间蹲一蹲。  

缩短如厕时间:避免长时间玩手机,5分钟内解决最佳,减少痔疮风险。  

调整姿势:脚下垫个小凳子,让膝盖高于臀部,模拟“蹲姿”,排便更省力。  

常见问题解答  

问:孕期便秘能用蜂蜜栓吗?  

答:蜂蜜栓的主要成分是蜂蜜,但自制过程可能存在卫生风险,且效果因人而异。建议优先选择乳果糖或开塞露,更安全可靠。  

问:益生菌需要吃多久?  

答:益生菌不是“万能药”,通常建议短期补充(1-2个月),同时配合饮食调整。长期使用需咨询医生,避免破坏肠道自身菌群平衡。  

问:便秘缓解后能立刻停药吗?  

答:乳果糖等温和药物可逐渐减量,但不要突然停药,以免便秘复发。建议通过饮食和运动巩固效果,再慢慢停药。  

总结:科学应对,告别“难言之隐”

孕期便秘虽常见,但并非无解。优先通过饮食、运动调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才是对妈妈和宝宝最好的保护。记住:不必为便秘感到尴尬,及时求助医生或药师,才是负责任的孕期健康管理方式。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轻松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