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3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过敏来势凶猛,急救“快准稳”才管用! - 数字报刊系统 过敏来势凶猛,急救“快准稳”才管用! 颈动脉狭窄:脖子里的“交通堵” 患了子宫内膜炎,护理来“灭火” 脑出血突袭,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敏来势凶猛,急救“快准稳”才管用!

作者:钦州市钦北区人民医院 陈同爱


日常生活中,有人吃一口海鲜就浑身红肿,有人闻见花粉便喷嚏不止,甚至有人被蜜蜂蜇后瞬间呼吸困难——这些看似“突然”的反应,实则是免疫系统对外界物质的“过度防御”,医学上称为过敏。它像一颗不定时炸弹,轻则皮肤瘙痒、流涕不止,重则引发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面对过敏的凶猛攻势,急救必须做到“快、准、稳”,才能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一、过敏的“凶险面孔”:从瘙痒到休克,只差一步 

 

过敏的本质是免疫系统“误判”了外界物质。当过敏原(如花粉、食物、药物)进入人体,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视为“敌人”,释放大量组胺等炎症介质,引发全身或局部反应。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过敏可分为三个等级: 

 

轻度过敏:皮肤局部出现红斑、瘙痒,或频繁打喷嚏、流泪。此时脱离过敏原后,症状通常能自行缓解。 

 

中度过敏:症状扩散至多个器官,如全身性荨麻疹、面部肿胀、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或腹痛、呕吐。这表明免疫反应已波及呼吸和消化系统,需立即就医。 

 

重度过敏(过敏性休克):这是过敏最凶险的形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皮肤苍白、冷汗、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吸气性喘鸣),血压骤降导致意识模糊,甚至心跳骤停。此时,黄金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若未及时干预,死亡率极高。 

 

一位30岁女性因食用坚果后突发呼吸困难,家人误以为是“呛到”,未及时送医,最终因喉头水肿窒息离世;而另一名儿童被蜜蜂蜇伤后,父亲立即用肾上腺素注射笔急救,并拨打120,最终转危为安。这两个案例的对比,足以说明对过敏严重程度的判断和急救意识的重要性。 

 

二、急救“快准稳”:三步挽救生命 

 

面对过敏性休克,时间就是生命。急救的核心是“快脱离、准用药、稳支持”,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第一步:快——争分夺秒脱离过敏原 

发现患者过敏后,第一时间停止接触可疑物质:停止进食可疑食物、离开花粉环境、移除昆虫刺。同时,让患者平躺,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切勿让患者自行走动或站立,否则可能加重休克。 

 

第二步:准——肾上腺素是“救命药” 

过敏性休克的首选急救药是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如EpiPen)。它的作用是快速收缩血管、扩张支气管、抑制免疫反应,逆转休克。使用时需注意: 

拔除安全帽,将注射器垂直按压在大腿外侧中部(肌肉注射,吸收最快),听到“咔嗒”声后保持10秒再拔出。 

即使症状缓解,也必须立即就医,因为可能需二次注射。 

若无肾上腺素,需立即拨打120,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误区警示:许多人误以为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或激素(如地塞米松)能急救,但它们起效慢,无法快速逆转休克,绝不能替代肾上腺素! 

 

第三步:稳——稳定生命体征,等待救援 

在等待急救车时,需持续观察患者状态: 

呼吸支持:若患者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有条件时可用氧气面罩供氧。 

循环支持:监测脉搏,若患者意识模糊,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 

禁忌行为:切勿喂食喂水(可能引发窒息),也不要试图催吐(对食物过敏无效)。 

 

三、预防为先:过敏人群的“生存法则”

 

过敏虽凶险,但通过科学管理可大幅降低风险。 

 

1. 高危人群:随身携带“救命装备” 

有严重过敏史者(如曾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笔和医疗警示手环,并确保家人、同事掌握使用方法。 

 

2. 环境控制:远离“隐形杀手” 

家庭:使用空气净化器、防螨床品,避免饲养宠物。 

饮食:严格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外出就餐时主动告知服务员过敏史,阅读食品标签(警惕交叉污染)。 

用药:就医时主动告知过敏史,避免使用同类结构药物(如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头孢类)。 

 

3. 应急准备:制定家庭预案 

定期检查肾上腺素笔有效期(通常18-24个月),避免高温或冷冻保存;组织家庭成员进行急救演练,确保人人会使用注射笔、拨打120。 

 

四、结语:科学应对,让过敏不再“致命”

 

过敏不是“矫情”,而是免疫系统的“误判”;急救不是“运气”,而是科学方法的胜利。面对过敏的凶猛攻势,记住“快脱离、准用药、稳支持”九字口诀,同时做好预防管理,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侥幸。从今天起,学习急救知识、储备急救药物、定期复查过敏原,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上一道“保险锁”。毕竟,在过敏面前,每一秒的果断,都可能改变结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