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3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 数字报刊系统 超声捕捉心脏 失眠“缠身”,作息调整有奇招 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降压药与高血压的“和平共处”之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林艳


凌晨两点,56岁的张先生被便意惊醒,冲进厕所后发现马桶里一片鲜红——他出现了大量便血。这种突如其来的肠道出血,正是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尽管这一疾病名称对大众而言较为陌生,但其发病急、出血量大,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一、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直肠疾病,多见于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如脑血管障碍、肺炎、心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其核心特征为直肠下段突发无痛性大出血,内镜下可见紧邻齿状线的不规则形、地图状或带状溃疡,溃疡底部常伴裸露血管。该病发病与应激、局部缺血及宿便刺激相关,需通过内镜止血及基础疾病管理控制病情。

二、谁更容易中招?

高龄老人:尤其是80岁以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者。

长期卧床者:因活动减少导致直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黏膜缺血脆弱。

营养不良者:低蛋白血症使伤口愈合延迟,黏膜修复能力下降。

用药风险人群:长期使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或激素者,血管易受损。

三、病因探秘:小血管的“交通瘫痪”

AHRUS的根源在于直肠黏膜下小血管的循环紊乱:

应激反应:严重疾病或休克时,体内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激增,导致肠道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局部缺血:长期卧床使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动静脉短路开放,黏膜缺氧坏死。

多重打击: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抗凝药物等因素叠加,进一步削弱黏膜屏障,诱发溃疡出血。

四、诊断“金标准”:排除法+内镜确认

若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需高度怀疑AHRUS:

突发无痛性大量便血:血红蛋白(HB)低于100g/L伴休克,或低于70g/L。

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衰、肾衰、恶性肿瘤等。

内镜证据:肠镜发现直肠活动性出血或血痂覆盖的溃疡。

排除其他出血源:需通过胃镜、胶囊内镜等排除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

辅助检查:大便培养及溃疡周围活检阴性,且出血前1个月未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五、止血治疗:分秒必争挽救生命

AHRUS 的治疗核心是及时止血,防止休克和进一步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类。

(一)局部治疗:内镜下止血是首选

在局部治疗中,内镜下钛夹夹闭止血效果最佳,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首选方法。医生会通过肠镜将特制的钛夹送到溃疡出血部位,用钛夹将出血的血管或溃疡边缘夹闭,从而快速止血,这种方法创伤小、止血效果确切。

如果不适合使用钛夹,内镜下局部注射止血是不错的选择。医生会将止血药物(如肾上腺素溶液)注射到溃疡周围的黏膜下,通过收缩血管、促进凝血来达到止血目的。

对于一些浅表的出血点,还可以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出血血管凝固闭合。若出血情况相对较轻,也可使用局部填塞止血,用止血材料(如止血海绵、纱条)填塞在出血部位,压迫止血。

此外,对于位置特殊或出血较多的情况,可能会用到经肛门缝合结扎止血,通过手术缝合的方式将出血部位结扎;在紧急情况下,医生也可能采用手动压迫止血,暂时控制出血,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二)全身治疗:应对严重出血情况

如果局部治疗无法有效止血,或者患者出血量大、病情严重,就需要进行全身治疗。血管造影栓塞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医生会通过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然后注入栓塞剂,堵塞出血血管,达到止血效果。

若上述治疗方法都无效,且患者出血情况危急,可能需要进行急诊外科手术,通过手术直接找到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或切除病变组织。不过手术创伤较大,通常在其他治疗无效时才会采用。

需要注意的是,AHRUS 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如果患者基础疾病较轻,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止血效果较好,恢复情况通常较好;但如果原发病严重,身体状况较差,治疗难度会增加,预后也相对较差。

六、预防胜于治疗:高危人群需警惕

1.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避免休克发生。

2.改善营养:保证蛋白质摄入,纠正低蛋白血症。

3.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抗凝药剂量,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

4.定期翻身: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促进血液循环。

总之,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它,在出现肠道突发出血时保持冷静,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促进康复,远离这种疾病的困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