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河流,总在无声处刻下最深的印记。
那个栀子花飘香的盛夏,我怀揣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炽热初心,与一丝“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稚气,以一名青年住院医师的身份,在省人民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及三年的规范化培训。而今,穿梭于熟悉的病房与走廊,身份的蜕变,恍若溪流汇入江海,不仅是空间的融合,更是生命轨迹的交响。
记忆的闸门打开,那些日子里的阳光依旧清晰。我的心情总在憧憬与忐忑交织——既有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也有对自身能力的隐隐担忧。
实习与规培的日程严格而密集,如同一场全方位的淬炼。在心血管内科,我见识过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在无影灯下体会过外科团队的默契与精准,在儿科感受过纯真笑容带来的治愈力量。
记得第一次独立值夜班时的惶恐不安,记得第一次成功完成腰椎穿刺后的小小雀跃,更记得第一次面对病人离世时那份沉重的无力感。正是这无数个“第一次”,让我深刻理解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训,也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千钧重量,实实在在地压在了肩上。
我的带教老师们,是这段旅程中最亮的灯塔。他们不仅传授我专业的“术”,更以身作则地诠释了医者的“道”。一位资深教授在查房时,总会俯下身,耐心倾听病人的每一句诉说,那专注的神情,让我明白了“大医精诚”始于细微处的尊重。
在急诊科那些与死神赛跑的深夜,团队为了一个生命通宵达旦,汗水浸透了手术衣,但看到监护仪上逐渐平稳的曲线,所有人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永不放弃的坚守。
这四年,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四年,为我今后的行医之路铺就了最坚实的基石。
2022年冬天,我成为需要独立承担责任的“主人翁”。这种转变,带来的是压力,更是澎湃的动力。我开始拥有自己主管的病人,从入院时的详细问诊,到治疗方案的精心制定,再到出院时的再三叮嘱,我体会到了“我的病人”这四个字背后完整的责任链。当一位高龄患者拉着我的手,用浓重的乡音说“医生,我相信你”时,那份信任让我感动良久;当一位年轻患者康复出院,甜甜地说“谢谢医生”时,那份纯真的谢意涤荡了所有的疲惫。这种直接的、深度的情感连接,是规培时期难以完全体会的,它让我对“医者仁心”有了更具象、更刻骨的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学之路,永无止境。我愿将我的青春与热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份我深爱的事业,用精湛的医术驱散病痛,用温暖的关怀抚慰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