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常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引起。当肺部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肺动脉高压,最终影响心脏功能。对于肺心病患者来说,呼吸照料是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护理不仅能减轻症状,还能延缓疾病进展。
认识肺心病与呼吸的关系
健康的心脏和肺部协同工作,将氧气输送到全身。肺心病患者由于肺部疾病导致氧气交换受阻,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才能将血液泵入受损的肺部,长期如此会导致右心室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肺心病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加重。随着病情进展,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因此,科学合理的呼吸照料至关重要。
日常呼吸照料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肺心病患者常面临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的困扰,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有效咳嗽时,患者身体前倾,缓慢深吸气后屏气2 - 3秒,再张口连续咳嗽2 - 3次并收缩腹肌;咳嗽无力者可拍背辅助,手指并拢呈杯状,?由下向上、由外往内?,即从肺底部开始向上叩击,同时沿支气管走向将痰液推向中心。
每天保证1500 - 2000毫升水分摄入(医生有特殊限制除外),配合蒸汽吸入,如温水淋浴或用加湿器,能稀释痰液促排出。
学会正确呼吸
腹式呼吸法:放松肩部,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感觉腹部隆起;缩唇如吹口哨样,缓慢呼气,感觉腹部下降。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例以1:2或1:3为宜。
缩唇呼吸法: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拢的嘴唇缓慢呼气,如同吹灭蜡烛但不吹灭它。这种呼吸方式可以保持气道开放更长时间,让更多空气排出,减少肺部残留气体。
这些呼吸技巧应在症状缓解期练习,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在日常活动和呼吸困难时应用。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肺心病患者要平衡好活动与休息。日常可采用能量节约技巧,像坐着穿衣、洗漱,把繁重任务分散在不同时段,中间安排休息。
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从短时间起步逐渐延长,运动时用缩唇呼吸,必要时配合氧疗。
此外,患者要留意身体信号,一旦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胸痛、头晕等症状,需马上停止活动并休息。
氧疗管理
一些肺心病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氧疗: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流量和时间吸氧,不要自行调整。通常建议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包括睡眠时间。
氧疗安全: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能助燃。吸氧时远离明火、热源,不在吸氧时使用酒精、汽油等易燃物品。
鼻腔护理:长期吸氧可能导致鼻腔干燥,可使用盐水喷雾或涂抹少量水溶性润滑剂。
环境优化
保持空气清新,室内定期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刺激物。
避免呼吸道刺激,远离烟草烟雾、厨房油烟、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刺激性气味。寒冷天气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
预防感染,远离人群密集场所,在流感高发季节接种疫苗,勤洗手,注意口腔卫生。
合理饮食
少食多餐:避免饱餐后膈肌上抬增加呼吸困难,建议每天5-6顿小餐。
控制盐分:过多的钠会加重体液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均衡营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当增加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
症状监测与应急处理
家属和患者需留意病情加重信号。若出现休息时明显气短、咳痰增多且颜色变黄绿、身体局部肿胀加重、口唇指甲发紫、精神异常、胸痛心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紧急处理时,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立即使用快速起效的支气管扩张剂(若有),冷静并用呼吸技巧,随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
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
肺心病是慢性疾病,患者常因呼吸困难而产生焦虑、恐惧,这些情绪又会加重呼吸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参与支持团体,学习放松技巧,如听音乐、冥想等,都有助于缓解焦虑。
肺心病患者的日常呼吸照料需要耐心和坚持。通过科学的呼吸训练、合理的活动安排、规范的氧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具体的照料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个性化制定。
结语
总之,肺心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恰当的日常管理和医疗干预,许多患者能够长期维持较好的生活状态。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长期规范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