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会突然遭遇肚子痛的情况,有些时候会误以为是吃坏了东西或者普通肠胃不适,想着 “忍一忍就能过去”,但这种想法往往可能延误病情。其中,阑尾炎就是一种容易因 “忍耐” 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常见外科急腹症,各个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发病。了解阑尾炎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判断和应对,对保障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认识阑尾炎,打破认知误区
阑尾是位于人体腹部右下方的一个细长盲管,具体位置大概在肚脐和右胯骨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处。过去很多人认为阑尾是无用的器官,但实际上阑尾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能参与身体的免疫防御。
阑尾炎则是阑尾发生的急性炎症,主要由阑尾管腔堵塞(如粪石、淋巴组织增生等)引发细菌感染所致,属于外科常见急腹症,一旦发作,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阑尾炎发作的典型信号
阑尾炎发作时,有较为典型的症状表现,可帮助大众初步判断。
首先是腹痛,多数患者腹痛最初始于上腹部或脐周,疼痛程度不固定。随着病情发展,数小时后疼痛会逐渐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加剧,用手按压右下腹会有明显疼痛感,松手瞬间疼痛可能会更剧烈,这种情况被称为反跳痛。
阑尾炎发作还常伴随其他症状,比如恶心、呕吐,通常在腹痛出现后发生,呕吐物多为胃内食物;发热也是常见症状,初期一般为低热,体温在 37.5-38℃左右,若病情持续加重,体温可能会升高到 38℃以上;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
“忍”的代价,阑尾炎拖延就医的严重危害
很多人在出现腹痛时选择忍耐,却不知这会带来极大危害。
首先,忍耐会导致阑尾炎症不断加重,病情会从最初的单纯性阑尾炎,逐渐发展为化脓性阑尾炎,若仍未得到治疗,阑尾可能出现坏疽,甚至发生穿孔。
炎症加重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腹腔脓肿,一旦形成,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热、腹胀、腹痛等症状,治疗难度大幅增加;更严重的情况下,炎症可能引发门静脉炎,导致患者出现黄疸、肝肿大、高热等症状,若病情进一步恶化,还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直接危及生命。
此外,拖延就医会使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在阑尾炎早期,可能通过简单的手术就能治愈,术后恢复也较快;但拖延后,不仅手术复杂程度会提高,术后恢复时间也会延长,还可能影响恢复效果,给患者身体和生活带来更多不便。
及时就医,正确应对阑尾炎发作
当出现疑似阑尾炎的症状,如转移性右下腹痛,或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切勿等待 “疼痛自行缓解”,因为阑尾炎引发的炎症通常无法自行消退,拖延只会加重病情。
就医时,应选择前往医院的普外科或胃肠外科就诊,若情况紧急,如腹痛剧烈、出现高热等,可直接前往急诊科,由急诊科医生进行初步判断后,再转诊至相应科室。
就医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需要遵守。要准确向医生描述自身症状,包括疼痛开始的时间、初始位置、疼痛性质、是否有伴随症状等,不要隐瞒病情,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就医前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因为止痛药可能会掩盖病情,干扰医生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若医生安排进行血常规、腹部超声、CT 等检查,应积极配合,这些检查对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就医后的检查与治疗,了解诊疗流程
就医后,医生会依据患者情况安排检查——
血常规通过白细胞计数判断感染及严重程度;
腹部超声可显示阑尾形态、大小,排查脓肿以辅助初步诊断;
病情复杂者需做 CT,更详细了解阑尾及周围组织情况,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分非手术与手术两种——
非手术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且症状较轻者,通过静脉输抗生素抗感染,患者需禁食禁水让胃肠道休息,期间需密切观察,症状加重则调整方案。
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右下腹小切口切除阑尾,技术成熟、适用广)和腹腔镜微创手术(腹部打小孔操作,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医生会结合患者病情与身体状况选合适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阑尾炎发作时,“忍” 绝对不是正确选择,拖延就医会带来炎症加重、引发严重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等诸多危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一旦出现疑似阑尾炎的症状,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身体发出的疼痛信号,科学应对阑尾炎,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