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3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小孩高热惊厥的正确应对方式 - 数字报刊系统 小孩高热惊厥的正确应对方式 糖尿病肾病早期,尿液变化要知晓 阑尾炎发作,忍忍还是就医 肾病患者如何过好每一天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孩高热惊厥的正确应对方式

作者: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翁仁锦

每年换季或流感高发期,儿科急诊常常迎来一批因“高热惊厥”而紧急送医的孩子。家长往往惊慌失措,甚至手足无措。其实,高热惊厥虽然看起来吓人,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危险。了解它的本质、正确应对方式,能帮助家长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科学处理。

什么是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指6个月至5岁之间的儿童,在体温迅速升高(通常超过38.5℃)时,突然出现的短暂全身性抽搐。它通常发生在发热初期,尤其是体温快速上升阶段,而不是体温最高的时候。发作时,孩子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或抽动、口吐白沫等症状,持续时间多在1~3分钟内,很少超过15分钟。

需要强调的是,高热惊厥不是癫痫,也不代表孩子有脑部疾病。它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高热敏感的一种生理反应。据统计,约有2%~5%的儿童曾经历过高热惊厥,其中绝大多数为“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

高热惊厥会伤脑子吗

高热惊厥会伤脑子吗?这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

事实上,单纯性高热惊厥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或学习能力。只有在极少数复杂性高热惊厥(如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反复发作、局灶性抽搐等)的情况下,才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神经系统问题。但即便如此,大多数孩子经过规范诊疗后依然健康成长。

遇到孩子抽搐,家长该怎么做

当孩子突发高热惊厥,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赶紧掐人中”“塞勺子防咬舌”或“立刻喂退烧药”。这些做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带来伤害。正确的处理方式如下——

保持冷静,确保安全:将孩子平放在安全、柔软的地方(如床上或地板),移开周围尖锐或硬物,避免摔伤或碰撞。

侧卧防窒息:将孩子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

不要强行按压或塞东西:切勿试图按住孩子四肢,也不要往嘴里塞任何物品(如勺子、手指、毛巾等)。抽搐时咬舌极为罕见,强行塞物反而可能损伤牙齿或口腔。

记录发作时间:用手机计时,观察抽搐持续多久、表现如何,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情非常重要。

及时就医:若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未停止,或孩子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青、抽搐后意识不清等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或送往最近医院急诊。

退烧药能预防高热惊厥吗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及时退烧就能避免惊厥。然而,目前医学研究明确表明,常规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因为惊厥往往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的初期,此时即使服用了退烧药,体温下降也需要时间,无法阻止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

因此,退烧药的作用是缓解孩子的不适,而非预防抽搐。不建议为了“预防惊厥”而频繁或超量使用退烧药。

哪些孩子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曾有高热惊厥史,孩子发生的风险会略高。

此外,首次发作多见于12~18个月龄的幼儿,这个阶段免疫系统正在建立,容易因病毒感染(如感冒、幼儿急疹、流感等)引发高热。

需要做哪些检查

对于首次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做脑电图、头颅CT或腰椎穿刺等复杂检查。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发热原因综合判断。

但如果孩子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抽搐时间长、精神状态差、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则需进一步排查其他病因,如脑膜炎、癫痫等。

日常如何应对

虽然高热惊厥大多无害,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仍可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风险并从容应对发热情况——

科学退热:孩子发热时,可按说明书使用退烧药,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但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

观察病情:注意孩子精神状态、饮食、尿量等,若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频繁呕吐,应及时就医。

不必过度焦虑:经历过一次高热惊厥的孩子,约有30%可能再次发作,但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5岁后基本不会再发生。

结语

总之,高热惊厥虽来势汹汹,但多数是良性的、自限性的生理现象。家长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比盲目恐慌更重要。保持冷静、确保安全、及时就医,是面对突发抽搐时最关键的三步。科学认知,理性应对,才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