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力衰竭:水肿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 - 数字报刊系统 儿童骨折,您了解多少? 心力衰竭:水肿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 药物中毒别慌张,急救处理有方法 肺癌防治新策略,健康呼吸每一天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力衰竭:水肿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

作者: 来宾市中医医院 卓小凤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68岁的张阿姨对着镜子梳头时,突然发现双侧脚踝像“发面馒头”一样肿了起来。她用力按了按,皮肤上立刻出现一个凹陷,半天才恢复原状。起初她以为是站久了,可接下来的两周,水肿逐渐蔓延到小腿,甚至穿不进日常的鞋子。直到某天夜里因胸闷憋醒,紧急送医后,她才得知自己早已陷入慢性心力衰竭的危机——那些被忽视的水肿,正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水肿:心脏功能衰退的“身体密码”

 

心脏如同人体的“血泵”,当它因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逐渐虚弱时,泵血效率会显著下降。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管内压力升高,液体被迫渗入周围组织间隙,形成水肿。这种水肿并非随机出现,而是遵循着“重力依赖”的规律:最初常见于足踝和小腿,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向上蔓延至大腿、腹部,甚至出现胸腔积液。

 

与普通水肿不同,心衰引发的水肿往往伴随“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常在凌晨因胸闷惊醒,被迫坐起才能缓解。此外,体重的异常增加也是重要线索:若3天内体重骤增超过2公斤,可能意味着体内潴留了大量水分,需立即就医。

 

沉默的杀手:水肿背后的连锁灾难

 

水肿不仅是体表的改变,更是全身器官受损的“多米诺骨牌”。当液体在肺部淤积时,患者会感到呼吸费力,活动时如“鱼离水”,严重时甚至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肝脏因血液淤滞而肿大,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患者常出现食欲缺乏、腹胀;肾脏则因供血不足而“罢工”,进一步加重水肿,形成恶性循环。

 

更隐蔽的是,水肿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削弱心脏功能;而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可能诱发致命的心律失常。一位老年患者曾因未重视下肢水肿,最终因突发室颤在睡梦中离世,这样的悲剧在临床中并不罕见。

 

科学管理:打破水肿的“恶性循环”

 

面对心衰水肿,患者需建立“自我监测-生活调整-医疗干预”的三维防线。

 

第一步:做自己的“体重管家” 

每日固定时间、穿着相同衣物称重,记录体重变化。若发现体重持续上升,可能是体内液体潴留的信号,需及时联系医生调整利尿剂剂量。一位坚持记录体重的70岁患者,曾通过早期干预避免了3次急性心衰发作。

 

第二步:限盐不等于“吃糠咽菜” 

钠摄入过多会加重水肿,但完全戒盐可能导致乏力、低血压。建议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可用柠檬、醋等调味料替代部分食盐,既能满足味蕾,又能保护心脏。

 

第三步:动起来,但要“聪明地动” 

长期卧床会加速肌肉流失,但过度运动又会增加心脏负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根据耐受程度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例如,从每天散步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20分钟,配合深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医疗突破:从“控制症状”到“改善预后”

 

近年来,心衰治疗领域涌现出多项创新成果。新型药物如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不仅能利尿消肿,还能修复受损心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植入特殊起搏器,帮助心脏恢复协调收缩;对于终末期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可作为“人工心脏”,为等待移植争取时间。

 

更重要的是,心衰管理已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共病,规范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感染风险,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均得到显著提升。

 

心灵护航:与心脏的“脆弱期”和解

 

心衰患者常因活动受限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一位患者曾分享自己的经验:“我把每天称重、服药当成‘打卡任务’,完成了就奖励自己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家庭的支持同样关键——家属可通过学习心肺复苏术、协助患者记录出入量等方式,成为“健康同盟军”。

 

结语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生命的礼赞。当水肿悄然爬上身体时,它并非在宣告“终点”,而是在提醒我们:是时候放下忽视,用科学的知识、坚定的行动,与这颗“疲惫的心”温柔共处。毕竟,真正的健康,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学会与身体对话,在每一个日常中守护生命的尊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