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腹泻不止的中医应对方法​ - 数字报刊系统 糖尿病+肺结核,饮食调理有讲究 遭遇车祸昏迷,现场急救很关键 心肌梗死来袭,身体会预警! 腹泻不止的中医应对方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腹泻不止的中医应对方法​

作者:容县自良镇中心卫生院 唐庆金

腹泻是生活中常见不适,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严重时伴腹痛、乏力。从中医角度,腹泻与脾胃功能、饮食及外界环境相关,不同原因引发的腹泻调理方法不同。掌握正确中医应对方式,能缓解症状、减少复发,适合大众日常学习使用。

先辨腹泻类型,对症调理是关键

中医应对腹泻核心是 “辨证施治”,先判断类型再选调理手段。生活中常见腹泻类型有四种,可通过症状区分:

1.寒湿型腹泻:多因受凉或吃生冷食物引发,粪便清稀、无明显臭味,伴怕冷、腹部发凉,排便后腹痛缓解,秋冬或气温变化时易出现,多见于脾胃偏寒人群。

2.湿热型腹泻:常因吃辛辣、油腻或变质食物导致,粪便多为黄色稀溏或带黏液,气味重,伴肛门灼热、口干但不想喝水、腹胀,夏季高发。

3.脾虚型腹泻:属慢性腹泻,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劳累过度致脾胃虚弱,表现为腹泻反复发作,吃油腻或生冷食物后加重,粪便可能夹杂未消化食物,伴乏力、食欲差、面色苍白。

4.伤食型腹泻:因暴饮暴食或吃不易消化食物引发,多见于儿童或消化弱人群,腹泻伴明显腹胀、嗳气,粪便有酸腐味,部分人会恶心、呕吐。

不同类型腹泻的中医应对方法

1.饮食调理:简单易操作,日常可坚持

饮食调理简单易行且可日常坚持,是应对不同类型腹泻的基础方法。寒湿型腹泻者,宜选温性易消化的食物,像生姜红糖水(3片生姜、15克红糖煮10分钟)、小米粥、山药粥等,同时要避开生冷食物,如西瓜、冰淇淋。湿热型腹泻则适合清淡、清热的食物,如绿豆粥、冬瓜汤、马齿苋粥(50克新鲜马齿苋切碎与大米同煮),避免辛辣、油炸食物,如辣椒、炸鸡。

脾虚型腹泻需长期吃健脾养胃食物,如莲子百合粥、蒸山药、炒薏米(薏米炒熟,避免生薏米性寒伤脾),同时不宜过多摄入甜食和油腻食物。伤食型腹泻应先减少进食量,选择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水、白萝卜粥,避免难消化的肉类、糯米制品。

2.穴位按摩:随时随地缓解症状

按摩特定穴位可调节脾胃、缓解腹泻,操作简单无需工具: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凹陷处向下约 3 指宽(约 4 厘米),胫骨外侧 1 横指处。拇指指腹按揉,每次 3-5 分钟,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可健脾和胃、增强消化,适用于所有类型腹泻,尤其适合脾虚型腹泻长期调理。

神阙穴:即肚脐,适合寒湿型腹泻。手掌掌心对准肚脐,顺时针轻揉 5-10 分钟,或用热水袋热敷(温度不烫伤皮肤),每次 15 分钟,可温阳散寒、缓解腹部发凉和腹泻。

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约 3 指宽(约 5 厘米)处,适合湿热型和伤食型腹泻。双手拇指同时按揉两侧穴位,每次 3 分钟,力度适中,可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胀和腹泻。

3.中药调理:需遵医嘱使用

若腹泻较重或持续超 3 天,可在中医师指导下用中药调理,常见中药及方剂按类型选择:

寒湿型腹泻:常用藿香正气散(由藿香、紫苏、茯苓等组成),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缓解受凉或吃生冷食物引发的腹泻。

湿热型腹泻:常用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等组成),可清热燥湿、止泻,适用于粪便有黏液、肛门灼热的腹泻。

脾虚型腹泻:常用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茯苓等组成),可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合慢性、反复发作腹泻,需按疗程服用巩固效果。

伤食型腹泻:常用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等组成),可消食导滞、和胃止泻,适用于暴饮暴食引发的腹泻,一般服 1-2 天缓解。

日常预防:减少腹泻发生

中医强调 “治未病”,日常做好以下几点,可减少腹泻发生: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未煮熟食物,生熟食物分开存放,避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发腹泻。

2.避免脾胃受凉:夏季不长期待空调房,避腹部直对空调风口;吃生冷食物适量,避空腹吃。

3.规律饮食和作息:三餐定时定量,避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保证充足睡眠,避长期熬夜,防脾胃功能因劳累受损。

4.适度运动:每天 30 分钟左右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可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腹泻复发。

总之,腹泻虽常见,但长期不愈可能致脱水、营养不足,影响健康。掌握中医辨证调理方法,结合饮食、按摩和必要中药治疗,既能应对腹泻,也能改善脾胃功能。若腹泻伴高热、便血、剧烈腹痛等严重症状,或调理后无缓解,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