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遭遇车祸昏迷,现场急救很关键 - 数字报刊系统 糖尿病+肺结核,饮食调理有讲究 遭遇车祸昏迷,现场急救很关键 心肌梗死来袭,身体会预警! 腹泻不止的中医应对方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遭遇车祸昏迷,现场急救很关键

作者:全州县中医医院 卜永瑶

当车祸现场传来刺耳的刹车声与玻璃碎裂声,当伤者躺在血泊中意识模糊,每一秒的犹豫都可能让生命滑向深渊。作为急诊科医生,我见证过太多因现场急救不当而错失抢救时机的遗憾。昏迷是大脑功能严重受损的信号,可能是脑出血、颅脑损伤、内脏破裂或失血性休克的先兆。此时,现场急救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在专业救援到达前,为生命争取时间。

确保环境安全:先保己再救人

第一步:警惕二次伤害
车祸现场往往存在漏油、起火、车辆滑移等隐患。急救前必须快速观察周围环境:若车辆冒烟或闻到汽油味,立即远离至安全距离;若伤者被卡在变形车厢内,切勿强行拖拽,防止造成二次骨折或大出血;在高速公路等车流密集区域,需设置警示标志(如打开双闪、放置三角牌),避免后续车辆撞击。

判断意识与呼吸:5秒内锁定危情

第二步:轻拍重唤测意识
跪在伤者右侧,双手轻拍其双肩,大声呼喊:“能听到吗?醒醒!”若伤者无反应(如睁眼、说话、肢体动作),立即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扫视胸廓看呼吸
将耳朵贴近伤者口鼻,同时观察胸部起伏:

正常呼吸:胸廓每4-6秒规律起伏一次;

呼吸异常:频率过快(>30次/分)、过慢(<8次/分)或完全停止;

濒死叹息样呼吸:表现为不规则的深大呼吸,是心脏骤停的典型表现。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专业救援刻不容缓

第四步:立即拨打120并说明关键信息

接通电话后需清晰报告:

事故地点(具体到路段、标志性建筑);

伤者数量及状态(如“1名中年男性昏迷,无呼吸”);

现场危险因素(如“车辆漏油,请带灭火设备”);

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如“正在进行心肺复苏”)。

实施基础生命支持:黄金4分钟决定生死

第五步:心肺复苏(CPR)操作要点

当伤者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时,需立即开始CPR:

胸外按压: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段);

手法:双手交叠,掌根着力,手臂伸直;

深度:5-6厘米(成人);

频率:100-120次/分钟(可默念“01、02…30”计数);

注意事项:按压后需完全回弹,避免中断超过10秒。

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一手压额头,另一手食指中指托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清除异物:若见呕吐物或血块,需翻转伤者至侧卧位清理(仅限专业人员操作,非专业者避免盲目抠挖)。

人工呼吸(非必须但建议掌握):

捏住鼻子,口对口完全包覆,吹气1秒,观察胸廓抬起;

按压与通气比例:30:2(即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

简化版:若不愿或无法人工呼吸,可持续单纯胸外按压(研究显示效果接近完整CPR)。

设备辅助: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立即取用。AED会自动分析心律,非专业人员按语音提示操作即可。

控制严重出血:止血带使用有讲究

第六步:识别致命性出血

动脉出血表现为喷射状、颜色鲜红;静脉出血呈暗红色、缓慢流出。若出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20%(约800ml),伤者会在5分钟内陷入休克。

止血方法优先级:

直接压迫:用干净布料(如衣物、纱布)直接按压伤口,持续加压至少10分钟;

加压包扎:在直接压迫基础上,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注意避免过紧导致组织坏死);

止血带(仅限四肢大出血且其他方法无效时):

位置:上臂上1/3或大腿中上段;

材质:专用止血带或宽布条(禁用铁丝、电线);

操作:垫衬布料后缠绕,以能止住出血的最小力度拉紧,记录使用时间(每1小时放松1-2分钟);

禁忌:止血带不可直接绑在关节或皮肤裸露处。

特殊情况处理:颅脑与脊柱损伤需谨慎

颅脑损伤:

若伤者有耳鼻出血、瞳孔不等大、剧烈呕吐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颅骨骨折或脑出血。此时应:

避免摇晃头部;

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用衣物垫高头部约30度(若无颈椎损伤)。

脊柱损伤:
若怀疑颈部或腰部受伤(如高空坠落、重物砸压),需遵循“三人平移法”:

一人固定头部,保持头、颈、躯干呈直线;

另两人分别托住肩部和臀部,同步平移至硬质担架;

用卷起的毛巾或衣物固定颈部两侧。
切记:非专业人员切勿随意搬动伤者,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

总之,遭遇车祸昏迷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但只要我们掌握了现场急救的关键步骤,保持冷静,正确应对,就能在关键时刻为伤者点燃生命的希望。希望大家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并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在面对意外时能够伸出援手,守护生命。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