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发展到终末期,往往需要依靠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来维持生命。在血透阶段,患者的肾脏功能已严重衰竭,无法正常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钠盐。此时,饮食管理,尤其是“控盐”,成为保障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接下来的文章从为什么控盐、怎么控盐、日常注意事项三方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实用指导。
为什么血透患者必须严格控盐
对于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高血压肾病患者来说,控盐绝不是“口味清淡”那么简单,而是维系生命安全、保障治疗效果的重要防线。这是因为,当肾脏失去排泄功能后,身体对钠盐的调节能力几乎丧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健康与生存质量。
控制血压: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升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如中风、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透患者本就属于高危人群,必须严防血压波动。
减轻心脏负担:过多的钠和水会增加心脏泵血的负荷,长期可导致心力衰竭。血透患者心脏功能普遍较弱,控盐有助于保护心脏。
避免透析不适: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主要因饮水和吃盐多导致),会使单次透析脱水量过大,容易引发低血压、抽筋、头痛等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减少口渴感:高盐饮食会刺激口渴中枢,让人总想喝水。血透患者需严格限制饮水量,控盐可间接帮助控制饮水。
血透期每日该吃多少盐
一般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约等于一个标准啤酒瓶盖的量,瓶盖内径约2.5厘米,压平后约3克,不含胶垫)。部分血压控制不佳、水肿明显或合并心衰的患者,医生可能要求更低,如2克/日甚至1.5克/日。具体目标应遵医嘱,不可自行放宽。
注意:盐不仅指餐桌上的食盐,还包括酱油、味精、鸡精、蚝油、豆瓣酱、番茄酱、沙拉酱、咸菜、榨菜、腐乳、加工肉制品、挂面、饼干、苏打饼干、面包、蛋糕等含钠调味品和食品中的隐形盐。1克盐含钠约400毫克,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的钠含量,除以400即可换算成“盐”的克数。
日常控盐实用技巧
烹饪减盐三原则——
出锅前放盐:盐撒在食物表面,入口咸味更明显,实际用量可减少。
多用天然香料:葱、姜、蒜、醋、柠檬汁、香菜、八角、花椒等可提味,减少对盐的依赖。
避免“汤泡饭”:汤中盐分高,易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
警惕“隐形盐”来源——
调味品:1汤匙酱油≈1克盐,1小勺味精≈0.5克盐。
加工食品:火腿、香肠、腊肉、咸鱼、方便面、薯片、话梅等钠含量极高,应尽量避免。
市售熟食、半成品、罐头、速冻水饺等,往往含大量钠盐,购买前务必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低钠”或“无添加盐”产品。
外出就餐或点外卖怎么办——
主动要求“少盐、少酱”,避免汤汁和蘸料。
优先选择清蒸、白灼、凉拌类菜品,避开红烧、酱爆、腌制类。
自带便当最安全可控。
改变饮食习惯——
不在餐桌上摆放盐罐、酱油瓶,避免随手加盐。
逐渐适应清淡口味,味觉会随时间调整,2~4周后即可适应低盐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需注意血钾问题,遵医嘱选择)、水果(限钾前提下)、未加工的瘦肉、鱼类、蛋类和主食。
控盐同时,别忽视水分管理
血透患者每日饮水量=前一日尿量+500ml(包括食物中的水分)。控盐有助于减轻口渴,从而更容易控制饮水。
小技巧:口渴时,可含冰块、柠檬片,或用棉签蘸水湿润嘴唇;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它们反而会加重脱水后口渴。
定期监测,及时调整
每日晨起空腹称体重,记录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理想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如干体重60kg,增重不超过1.8~3kg)。
定期测量血压,居家自测并记录,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每月复查血钠、血钾、血磷等电解质指标,根据结果调整饮食方案。
结语
总之,对高血压肾病血透患者而言,控盐不是“少吃点咸菜”那么简单,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细致执行的治疗措施。它直接关系到血压是否平稳、心脏能否承受、透析是否顺利、生活质量高低。患者和家属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掌握科学方法,与医护团队密切配合,把“控盐”融入日常生活,为自己赢得更安全、更舒适的透析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