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中医调肺+西医查因,中西医联手破解咳嗽难题 - 数字报刊系统 中医调肺+西医查因,中西医联手破解咳嗽难题 牙隐裂来袭,牙齿“微伤”你察觉了吗? 新生儿黄疸,晒对太阳才管用 血糖总“坐过山车”?揭秘糖尿病神经病变信号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调肺+西医查因,中西医联手破解咳嗽难题

作者: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回龙中心卫生院内科 邓忠剑


“咳嗽快1个月了,药吃了不少,还是不见好”“白天咳得轻,一到晚上就加重,根本睡不好”——临床中,不少人被“久咳不愈”困扰,有的反复用药却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因咳嗽影响生活质量。其实,久咳(医学上通常指持续超过8周的慢性咳嗽)并非单一问题,需中西医从不同维度发力:西医精准排查病因、控制器质性病变,中医辨证调肺、改善机体失衡,二者结合才能更高效破解咳嗽难题。

 

一、先找“病根”:西医带你查清久咳的5类常见原因

 

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后遗症等是常见诱因,炎症会持续刺激气道黏膜,导致反复咳嗽,部分人还会伴咳痰(白色泡沫痰或黄脓痰),通过胸部CT、肺功能检查可初步排查。

过敏性因素:咳嗽变异性哮喘是“隐形杀手”,患者多以干咳为主,尤其夜间或接触冷空气、花粉后加重,常规止咳药无效,需做肺功能激发试验、过敏原检测明确诊断。

胃食管反流:不少人想不到“咳嗽”与“肠胃”有关——胃酸反流至食管,甚至刺激咽喉和气道,会引发“反流性咳嗽”,常伴反酸、烧心,需通过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

鼻后滴漏综合征: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会顺着鼻后部下流,持续刺激咽喉,引发“清嗓样咳嗽”,伴鼻塞、流涕、咽喉异物感,鼻内镜检查可发现鼻腔黏膜炎症或分泌物堆积。

药物副作用: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可能出现“药物性咳嗽”,多为干咳,停药后1-2周可缓解,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准查因”,通过针对性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避免因“盲目止咳”掩盖真实病情。

 

二、再调“体质”:中医从3类证型帮你“养肺止咳”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久咳不愈多与“肺功能失调”相关,且常伴随脾、肾等脏腑问题,需辨证施治,通过调理机体平衡减少咳嗽反复。

肺燥阴虚型:常见于秋冬干燥季节,或长期用嗓过度者,表现为干咳无痰、咽喉干痒、口干舌燥,甚至咳久了胸痛。中医常用“润肺滋阴”法,比如用沙参、麦冬、玉竹煮水喝,或服用川贝枇杷膏、百合固金丸,同时建议避免辛辣、油炸食物,减少肺燥刺激。

痰湿蕴肺型:这类患者多咳白色泡沫痰,伴胸闷、身体困重,尤其早晨起床后咳痰明显,多与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有关(中医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调理需“健脾化痰”,可食用茯苓、山药、莲子等食材,或在医生指导下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同时避免生冷、甜腻食物,减少痰湿生成。

肺气虚寒型:多见于老人、体质虚弱者,表现为咳嗽无力、痰清稀、遇冷风加重,还可能伴怕冷、易感冒。需“补肺散寒”,可常用黄芪、党参泡水喝,或服用玉屏风散、通宣理肺丸,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还可通过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增强肺气。

 

三、中西医联手:这样配合效果更优

 

久咳的治疗,并非“西医还是中医”的选择,而是“西医查因+中医调体”的协同。

1. 先查因,再调理:建议先通过西医检查(如CT、肺功能、过敏原检测)排除严重疾病(如肺癌、肺结核),明确是否存在炎症、过敏、反流等问题——若有明确病因,先以西医治疗控制(如用抗生素治感染、抑酸药治反流),同时配合中医调理,减少药物副作用、加速恢复。

2. 急性期治标,缓解期治本:咳嗽急性加重时(如咳黄脓痰、伴发热),西医可快速控制炎症,避免病情加重;症状缓解后,中医可通过健脾、补肺、益肾,改善体质,比如肺气虚者补肺气,减少感冒诱发咳嗽的频率;痰湿重者健脾化痰,从根源减少痰液生成。

3. 规避“误区”,科学配合:不要因“信中医”而拒绝必要的西医检查,也不要因“用西药”而排斥中医调理;比如服用西药期间,可咨询中医师调整中药配方,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无论中西医治疗,都需避免吸烟、接触粉尘,减少气道刺激。

久咳不愈虽顽固,但只要找对方法,中西医联手就能“精准打击”。若你咳嗽超过2周未缓解,或伴痰中带血、体重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先通过西医明确病因,再结合中医调理体质——既解决“当下的咳”,又改善“根本的虚”,才能真正摆脱咳嗽困扰,让呼吸更轻松。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