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胸口像压大石头?警惕心梗 - 数字报刊系统 中药巧应对,过敏性鼻炎不再频繁来扰 泌尿系结石复发怎么办?专家来支招 胸口像压大石头?警惕心梗 儿童鼻窦炎反复?这些护理误区要避开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胸口像压大石头?警惕心梗

作者:平南县平山镇中心卫生院 黄先凤

日常生活中,有人散步时突然胸口发闷,似被大石头压住,呼吸不畅。多数人以为是劳累,休息后症状却加重,最终确诊为心梗。心梗即心肌梗死,发病急促、致死率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打击。若能及时识别信号并正确应对,可大大降低风险,因此了解心梗知识至关重要。

一、心梗来袭:典型与非典型信号

心梗典型症状中,“胸口压大石头”样疼痛最为常见。疼痛多在胸骨后、心前区,程度剧烈,如重物碾压胸口,持续超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也难缓解。同时,可能大汗淋漓,冷汗很快浸湿衣服,还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甚至濒死感。

除典型症状,心梗还有易被忽视的非典型症状。上腹部疼痛易被误认为胃病,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伴有恶心、呕吐,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疼痛还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表现为咽喉发紧、牙齿疼痛,常被误以为是肩周炎、牙疼。部分人无明显疼痛,而是突然呼吸困难、头晕、全身无力,严重时晕厥。

二、关键时刻别慌:急救措施

一旦出现上述疑似心梗的症状,先要立即停下活动,不管当时正在走路、做饭还是工作,都要马上停下来,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因为继续活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使病情恶化。

接着要及时呼叫急救,让身边的人立刻拨打 120。拨打时要清晰说明所在位置,包括具体的街道、门牌号和楼层,还要准确描述自身症状,比如胸口有压大石样疼痛、疼痛持续了多久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千万不要自行走路或开车去医院,途中若病情突发,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身边正好有硝酸甘油,可按照说明书舌下含服,一般一次 1 片,每 5 分钟可重复含服 1 次,最多含服 3 次;要是有阿司匹林,且自身没有过敏史、无活动性出血情况,可嚼服 300 毫克,这些急救药物能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心脏状态。可以尝试缓慢深呼吸,让身体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不要随意搬动身体,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三、心梗高危人群自查

心梗并非随机发生,以下人群需格外警惕。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若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超140/90mmHg;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高血脂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超标,都会增加心梗发病风险。长期吸烟,每天超10支且吸烟年限超10年;经常酗酒,每周饮酒次数多且量大;饮食油腻,常吃油炸食品、肥肉,蔬菜水果摄入少;缺乏运动,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50分钟甚至不运动;长期熬夜,凌晨后入睡且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这些习惯会损害心血管健康,诱发心梗。

特殊人群中,年龄超50岁的中老年人,尤其是男性;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心梗患者,即有相关家族史;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常处于焦虑、抑郁或易怒状态,得心梗概率相对较高。

四、远离心梗:日常预防

日常生活中做好细节管理,可有效降低心梗风险。饮食上需坚持低盐、低脂、低糖原则,每日盐摄入量不超 5 克,少吃动物内脏与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每天300-500克)、水果(每天200-350克),适量摄入燕麦、糙米等全谷物,以及鱼肉、鸡胸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

规律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出汗、不疲惫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戒烟限酒,彻底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25克,女性不超15克,最好不饮酒。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指标,每周测 1-2 次血压,每月测 1 次血糖、血脂,确保指标正常。此外,要学会管理情绪、保证睡眠,通过听音乐、旅游、沟通等方式释放压力,每天固定作息,尽量 23 点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睡眠。

医生提醒,冬季是心梗高发季,任何年龄段出现胸痛都不容忽视,心梗胸痛未必剧烈,部分老年人可能仅感胸部不适或隐痛,急性心梗常见早期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可能放射至背部、左肩、左臂,即便短暂胸痛也需重视,尤其伴有大汗、恐惧感、濒死感时,务必及时就医。定期体检也必不可少,每年 1 次全面体检,心梗高危人群发现异常需及时干预。

综上所述心梗危害极大,大家要牢记典型信号,警惕非典型症状。遇到疑似症状,掌握急救核心步骤。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从多方面保护心血管健康,提高对心梗的认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心梗风险,远离心梗威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