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银屑病皮损严重,红蓝光疗有奇效 - 数字报刊系统 发烧到39℃,先捂汗还是先降温? 抗凝药相关脑出血:用药监测很关键 银屑病皮损严重,红蓝光疗有奇效 产褥期感染远离,生活细节要抓牢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屑病皮损严重,红蓝光疗有奇效

作者:贵港市第四人民医院(贵港市皮肤病防治院) 韦思婵

银屑病,俗称 “牛皮癣”,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引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当银屑病进入进展期或重度阶段时,皮损表现尤为典型,常出现大面积边界清晰的红斑,表面覆盖银白色厚层鳞屑,伴随明显的炎症浸润,部分患者可出现皮损融合成片,累及躯干、四肢等多个部位,同时伴发剧烈瘙痒,严重时可影响夜间睡眠。在常规外用药物(如维生素 D3 衍生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皮损面积广泛时,红蓝光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凭借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优势,成为治疗严重银屑病皮损的重要选择,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红蓝光疗:银屑病严重皮损的 “救星” 原理

红蓝光疗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可见光(红光波长通常为630-660nm,蓝光波长通常为415-480nm)作用于皮肤组织,通过光化学作用调节皮肤病理状态的治疗方式。

红光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可穿透至皮肤真皮层,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蛋白合成,加速受损皮肤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同时,红光可抑制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的释放,减轻皮肤局部的炎症反应,缓解皮损处的红肿与疼痛症状。

蓝光的组织穿透深度较浅,主要作用于皮肤表皮层,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激活皮肤中的卟啉类物质,产生单线态氧等活性氧成分,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调节细胞周期,减少鳞屑生成;此外,蓝光还可杀灭皮损表面定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降低继发感染风险,避免炎症进一步加重。

红蓝光联合使用可实现协同增效作用,既通过蓝光控制表皮层的异常增殖与感染,又借助红光修复真皮层损伤、减轻炎症,形成 “1+1>2” 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严重银屑病皮损的临床症状。

哪些银屑病严重皮损患者适合红蓝光疗?

红蓝光疗主要适用于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尤其是皮损面积超过体表面积 10%、常规外用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佳,或因皮损广泛无法耐受系统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此外,对于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皮损,因红蓝光疗对皮肤刺激小,也可作为优先选择。

但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进行红蓝光疗:对可见光过敏或有光敏性皮炎病史者;有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皮肤恶性肿瘤病史或家族史者;正在服用光敏药物(如四环素类抗生素、维A酸类药物)且停药时间不足药物光敏期者;孕妇、哺乳期女性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患者是否适合红蓝光疗,需由皮肤科医生结合患者的皮损面积、病情分期、既往治疗史及全身健康状况进行专业评估后确定,不可自行判断或选择治疗。

红蓝光疗治疗流程:患者这样做

(一)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需彻底清洁皮损部位,使用温和的清水冲洗,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产品,防止残留物质影响光疗效果或加重皮肤刺激;清洁后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皮肤,避免摩擦皮损。治疗时需佩戴专用的遮光眼罩,保护双眼免受蓝光和红光的直接照射,防止视网膜损伤;同时根据皮损部位调整体位,充分暴露治疗区域,确保皮损完全处于光疗仪的照射范围内。此外,患者需主动向医生告知自身的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目前用药情况(尤其是外用药物)及过敏史,便于医生调整治疗参数。

(二)治疗中配合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体位稳定,不可随意移动身体,确保治疗部位与光疗仪的距离(通常为 20~30cm)固定,保证光照剂量均匀。治疗时患者可能会感到皮损部位有轻微温热感,无明显疼痛或其他不适,属于正常现象;若出现明显灼热、刺痛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暂停治疗并调整参数。每次红蓝光疗的时间通常为 5-15 分钟,具体时长由医生根据皮损严重程度、患者皮肤耐受度及光疗仪功率确定,单次治疗过程无需麻醉。

(三)治疗后护理

红蓝光疗后皮损轻微发红、干燥属正常反应,可遵医嘱用医用保湿产品缓解。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皮损暴晒,外出需涂SPF30+广谱防晒霜并穿戴防晒衣帽。生活中要规律作息、忌熬夜,饮食清淡、少辛辣,勿搔抓皮损以防感染。需密切观察皮损,若出现红肿加重、水疱、剧烈痒痛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结论

红蓝光疗是治疗严重银屑病皮损的物理手段,具有减轻皮肤炎症、促进皮损修复,改善患者症状与生活质量,尤其适合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系统药物者。患者需保持积极心态,知晓银屑病慢性复发性特点,坚持长期规范管理,以更好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