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脏微创手术——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 数字报刊系统 中风黄金3小时,这些信号要盯紧 心脏微创手术——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食物中毒后,微生物检验快速找元凶 心脏“高清摄像头”——心脏磁共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脏微创手术——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作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灵


在心脏外科的手术室里,医生手中的器械不再需要划开长达20厘米的胸骨,取而代之的是仅3至5厘米的隐蔽切口,甚至通过血管穿刺就能完成复杂的心脏修复。这种颠覆性的技术革新,正是心脏微创手术带来的医学奇迹。它用钥匙孔般的微小创伤,解决了传统开胸手术难以攻克的难题,让数百万心脏病患者重获新生。

 

什么是心脏微创手术

简单来说,心脏微创手术就是用“最小的创伤”完成心脏疾病治疗的手术方式。

传统心脏手术通常需要在胸部正中间切开一道20至30厘米的伤口,还要切断胸骨,才能让医生直接看到并操作心脏;而微创手术会根据手术部位,选择胸部侧面、腋下或者肋骨间隙等隐蔽位置,只开3至5厘米的小切口,再借助特殊的手术器械(比如,细长的操作钳、高清胸腔镜)完成操作,有些手术甚至不需要打开胸腔,通过血管就能完成。

这两种手术的区别,就像“拆整面墙进房间修东西”和“开个小窗户递工具修东西”。前者创伤大、恢复慢,后者对身体的“打扰”小很多。比如,传统开胸手术后,患者通常要在ICU住3至5天,总住院时间要2至3周,而微创手术患者大多1至2天就能转出ICU,1周左右就能出院。传统手术的伤口因为切断了胸骨,完全愈合需要3至6个月,期间不能剧烈活动;微创手术的小切口2周左右就能拆线,1个月后就能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这些心脏问题,都能 “微创解决”

常有患者问:“我的病能做微创吗?是不是只有小病才行?”其实,现在微创手术的适用范围很广,常见的心脏问题基本都能覆盖——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俗称 “心脏上有小洞”),过去几乎都要开胸。现在通过 “经导管封堵术”,医生从患者腿部血管送入一个 “小伞状” 封堵器,到达缺口后打开,就能把 “洞” 堵上。全程不用开胸,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疤痕几乎看不见。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就像 “单向门”,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如果瓣膜关不严(反流)或打不开(狭窄),就会引发心衰。过去换瓣膜要开胸,现在 “经导管瓣膜置换术(TAVR)” 能轻松解决:医生把压缩后的人工瓣膜通过血管送到病变位置,释放后顶开病变瓣膜,新瓣膜立刻就能工作。伤口仅1至2厘米,很多70岁以上的老人,因身体不耐受开胸,靠这种方式重获健康。

冠心病:严重冠心病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传统手术要让心脏停跳,用体外循环机替代心脏工作;而微创搭桥手术(如胸腔镜辅助搭桥)不用停跳心脏,医生通过小切口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血管吻合,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更快。

不过要提醒大家,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微创。复杂先心病、严重心脏畸形等情况,可能仍需传统手术,具体要医生结合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术后康复的“黄金法则”:科学管理促愈合

保护伤口:微创伤口虽小,但要保持清洁干燥,拆线前别沾水,也别用手抓。如果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重,一定要及时告诉护士,防止感染。一般术后2周拆线,拆线后再观察3至5天,愈合好就能洗澡了。

逐步活动:术后不能一直躺着,也不能急于求成。术后第一天可以在床上翻身、活动手脚;第二天在护士协助下坐起来;第三天慢慢下床走路,每次5至10分钟,之后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适当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提重物,具体何时能恢复正常活动,要听医生的建议。

合理饮食:术后早期可以吃粥、面条、鸡蛋羹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之后逐渐增加蛋白质(比如鱼、瘦肉、牛奶)和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帮助伤口愈合。要避免辛辣、油腻、过咸的食物,比如辣椒、油炸食品、咸菜,这些会增加心脏负担。

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术后医生会开抗凝药、强心药等,一定要按剂量和时间吃,不能随便停药或减量。复查也很重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要回医院做心脏超声、心电图,让医生了解恢复情况,调整用药和康复计划。

 

结语

心脏微创手术用“小切口”诠释了现代医学的“大智慧”。它不仅缩短了患者的康复之路,更让许多原本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重获新生。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将有更多心脏疾病患者受益于这项“温柔”的手术方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