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咳嗽是极为常见的症状,很多人觉得咳嗽只是小毛病,扛一扛或者随便吃点止咳药就能好。但现实中,不少人却遭遇咳嗽迁延不愈的困扰,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暗藏健康隐患。从中医角度来看,咳嗽并非单一的病症,而是机体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只有找到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中医理论来讲,咳嗽的发生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但又不局限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一旦外界邪气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肺,都会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气上逆而引发咳嗽。想要解决咳嗽老不好的问题,首先要分清咳嗽的类型,找准根源。
外感咳嗽:邪气未除,余邪留恋
外感咳嗽由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引发,风邪常作为先导,夹杂其他邪气致病。若初期忽视或用药不当,邪气未彻底清除,余邪滞留于肺,会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1.风寒侵袭:初期表现为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头痛身痛,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若误用苦寒药或过早用收敛止咳药,会闭郁风寒之邪,影响肺的宣发功能,使咳嗽缠绵。治疗需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麻黄汤、桂枝汤加减,通过发汗解表驱邪,恢复肺功能。
2.风热犯肺:可见发热、微恶风、咽干咽痛,咳嗽频繁且痰黏稠色黄。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风热会耗伤肺津,导致肺失濡润,咳嗽日久不愈。需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桑菊饮可清除肺中余热、滋养肺津,改善症状。
3.燥邪伤肺:秋季多见,燥邪伤津致肺燥津亏,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干口燥、声音嘶哑。未及时补津除燥,咳嗽会反复。治疗需滋阴润燥、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桑杏汤能滋养肺阴,缓解燥邪损伤。
内伤咳嗽:脏腑失调,累及于肺
内伤咳嗽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肺的正常功能而引起,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脾胃虚弱是引发内伤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功能减弱,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邪上犯于肺,阻塞肺气,使肺气上逆,引发咳嗽,且咳嗽多伴有痰多、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不能仅仅止咳化痰,更要调理脾胃,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能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从根源上减少痰的生成,从而缓解咳嗽。
肝火犯肺也会导致咳嗽。肝主疏泄,若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火邪上逆犯肺,就会引起咳嗽。这种咳嗽常表现为咳嗽剧烈、面红目赤、胸胁胀痛、口苦咽干,且咳嗽多与情绪波动有关。治疗时需清肝泻火、润肺止咳,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是常用的方剂,能清除肝火,保护肺脏,使咳嗽得到缓解。
肾阴不足也可能引发咳嗽。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能滋养肺阴,若肾阴亏虚,不能上滋肺阴,就会导致肺阴不足,肺失濡润,引发咳嗽。此类咳嗽多为干咳,夜间加重,同时伴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症状。治疗上需滋补肾阴、润肺止咳,六味地黄丸合百合固金汤等方剂能滋养肾阴和肺阴,改善咳嗽症状。
调理养护:从生活细节入手
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的调理养护也至关重要,能帮助身体更快恢复,预防咳嗽复发。
1.在饮食方面,应根据咳嗽的类型进行调整。风寒咳嗽者不宜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可适当食用生姜、葱白等温热食物;风热咳嗽和燥邪伤肺咳嗽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油炸油腻的食物,多吃梨、枇杷、银耳等清热润燥的食物;脾胃虚弱引起的咳嗽,要少吃甜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可多吃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养胃的食物。
2.生活环境也会影响咳嗽的恢复。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尤其适合燥邪伤肺的咳嗽患者。同时,要避免接触烟雾、粉尘、刺激性气味等,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
3.适当的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肺的功能和机体的抵抗力。但咳嗽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柔的运动方式,逐渐增强体质,促进咳嗽的康复。
总之,咳嗽老不好并非小事,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病因。从中医角度找到根源,辨证施治,并结合生活调理,才能有效解决咳嗽问题。如果咳嗽持续不愈,应及时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