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孕期血糖高:教你稳控“甜蜜负担” - 数字报刊系统 孕期血糖高:教你稳控“甜蜜负担” 婴儿湿疹反复?避开过敏原是关键 冠心病患者如何安心过冬 髋关节置换:给关节“换新装”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孕期血糖高:教你稳控“甜蜜负担”

作者: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唐飞燕

在产科门诊,常常有孕妇拿着化验单困惑地问:“我平时吃得并不甜,也不爱吃零食,怎么一怀孕就血糖高了?”“我连水果都不敢多吃,血糖怎么还是控制不好?”这些疑问背后,是一个日益普遍的孕期健康问题——妊娠期高血糖。

事实上,即使饮食清淡、体重正常,怀孕本身就可能带来血糖波动。数据显示,我国每5-6名孕妇中就有1人受到妊娠期高血糖的影响。它悄无声息,却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孕期为何容易出现血糖升高?它有哪些潜在风险?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什么是孕期血糖高

孕期血糖高,医学上称为妊娠期高血糖,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本文重点介绍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通常在孕24-28周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筛查。诊断标准如下:空腹血糖≥5.1 mmol/L,或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 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 mmol/L,任意一项超标即可诊断。

为什么孕期容易发生血糖升高

怀孕后,胎盘分泌多种激素,如人胎盘生乳素、孕酮等,这些激素具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胰岛素抵抗”。为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若孕妇自身胰岛功能不足以代偿这种需求,血糖便会升高,从而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血糖高对母婴有哪些影响

孕期血糖高对母婴健康均有不利影响。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泌尿系统感染和阴道炎,剖宫产风险增加,且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显著上升。对胎儿而言,高血糖环境可导致巨大儿,增加难产和产伤风险;新生儿易出现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也更高。长期来看,子代在儿童期肥胖及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均可能增加。

如何筛查和诊断

所有孕妇均应在孕24-28周进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具体流程:检查前一晚禁食至少8小时,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糖,随后在5分钟内饮完含75克葡萄糖的水溶液,分别在服糖后1小时、2小时再次抽血检测血糖。有以下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在首次产检时即进行筛查:

年龄≥35岁;

体重指数(BMI)≥24 kg/m?;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分娩史;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孕早期空腹尿糖阳性等。

如何科学管理孕期血糖

一旦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应立即启动管理,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空腹血糖 ≤5.3 mmol/L;

餐后1小时血糖 ≤7.8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6.7 mmol/L;

夜间血糖不低于3.3 mmol/L。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学营养治疗。医学营养治疗是控制孕期血糖的基础。应由专业营养师根据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目标,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总能量需合理控制,保证营养均衡。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应优先选择全谷物、豆类、蔬菜等低升糖指数(GI)食物,避免血糖快速升高。蛋白质摄入要适量,可选择瘦肉、鱼、蛋、奶制品等优质来源。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建议少食多餐,每日安排3次正餐和2-3次加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平稳血糖水平。

规律运动。无产科禁忌的孕妇,建议每日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孕妇瑜伽、游泳等,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5次。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血糖监测。孕妇应学会自我血糖监测。通常建议每日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共7次/天。根据血糖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若血糖控制不理想,需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若经过2周的饮食和运动干预,血糖仍未达标,应启动药物治疗。胰岛素是妊娠期控制高血糖的首选药物,因其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在特定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产后管理不容忽视

妊娠期糖尿病并非产后即愈。多数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未来5-10年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达50%。因此,建议在产后6-12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重新评估糖代谢状态。此后,应每1-3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

总之,孕期血糖高虽常见,但通过早期筛查、科学管理和规范随访,绝大多数孕妇都能有效控制血糖,顺利分娩健康宝宝。准妈妈们应正确认识妊娠期糖尿病,积极配合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主动参与自我管理,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