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不稳定型心绞痛,日常预防这样做 - 数字报刊系统 不稳定型心绞痛,日常预防这样做 脑卒中康复期,医疗安全质控这样做 弱视治疗别犯难,家庭训练有妙招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的改善方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稳定型心绞痛,日常预防这样做

作者: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范凤珍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危险信号,它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可能因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引发心肌缺血。患者常出现静息时胸痛、原有心绞痛加重或新发剧烈胸痛,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致命的心肌梗死。其实,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日常预防并非复杂的医学难题,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并坚持执行,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识别“危险信号”: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典型表现

预防的关键在于早发现。若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静息性胸痛:夜间或安静时突发胸痛,持续20分钟以上,可能伴随肩背放射性疼痛。

症状恶化: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者,若近1个月内发作频率增加、疼痛加重(如从“压榨感”变为“撕裂样痛”),或需含服硝酸甘油次数增多,提示病情进展。

伴随症状:胸痛时出现冷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晕厥,需警惕心肌缺血加重。

案例警示:一位52岁男性患者,因连续3天晨起散步时胸痛未重视,最终突发心肌梗死。经检查发现,其冠状动脉斑块已破裂并形成血栓。这一案例提醒我们:任何胸痛都可能是心脏的“求救信号”。

控制危险因素:从源头阻断疾病进展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根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预防需围绕“稳斑块、防血栓”展开:

1. 血压管理:血管的“压力阀”

高血压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形成。建议:

每日监测血压,目标值<140/90mmHg(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

避免突然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血压波动诱因。

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切勿自行停药。

2. 血脂调控:清除血管“垃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斑块的主要成分。预防策略:

饮食控制: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增加燕麦、深海鱼等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可降低LDL-C 30%~50%,需定期复查肝功能。

数据支持:研究显示,LDL-C每降低1m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22%。

3. 血糖监测:甜蜜的“隐形杀手”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建议:

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

避免高糖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麦面包、绿叶蔬菜)。

4. 戒烟限酒:修复血管内皮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数据显示:

戒烟1年后,冠心病风险降低50%;

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25g(相当于啤酒750ml),女性减半。

科学运动:让心脏“温和锻炼”

运动是预防心绞痛的“天然药物”,但需遵循“温和、持续、个体化”原则:

1. 运动类型选择

有氧运动:散步、太极拳、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

柔韧性训练:瑜伽、拉伸运动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运动损伤。

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举重等可能诱发胸痛的活动。

2. 运动强度监测

心率法: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70-年龄)次/分。

症状反馈:若出现胸痛、头晕,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饮食管理:吃出“心脏健康”

饮食调整需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

1. 关键营养素摄入

膳食纤维:每日25~30g,来源包括燕麦、豆类、蔬菜。

抗氧化剂:维生素C(柑橘类)、维生素E(坚果)、类黄酮(绿茶)可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Omega-3脂肪酸:每周食用2次深海鱼(如三文鱼),或补充鱼油胶囊。

2. 饮食禁忌

高盐食物:腌制品、方便面等,每日盐摄入量<5g。

反式脂肪:油炸食品、人造奶油等,可能促进炎症反应。

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心理调节:别让压力“压垮”心脏

长期精神紧张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建议:

放松训练:每日10分钟深呼吸或冥想,降低应激激素水平。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倾诉,或参加心脏病患者互助小组。

睡眠管理: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定期随访:为心脏健康“上保险”

即使无症状,也需定期复查:

基础检查:每3个月测血压、血脂、血糖。

进阶检查:每年1次心电图、心脏超声,高危人群需做冠状动脉CT。

结语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日常预防,不是 “一蹴而就” 的事情,而是要长期坚持的 “健康习惯”。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呼吁患者:“遵医嘱用药是基础,健康生活是关键,定期随访是保障。” 只有将预防措施融入日常,才能真正守护心脏健康,远离急性事件威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