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2月2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中医药膳,吃出健康好身体 - 数字报刊系统 宝宝的胆红素高了怎么办? 怎么护理透析后皮肤瘙痒 中医药膳,吃出健康好身体 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药膳,吃出健康好身体

作者:来宾市中医医院 覃柳贵


人们越来越注重通过饮食来调养身体,追求健康与长寿。中医药膳,这一融合了中医智慧与烹饪艺术的独特饮食方式,正逐渐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的新宠。本文将带您走进中医药膳的世界,了解它的基本原理,学习如何将中药材巧妙融入日常饮食,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膳的基本原理

 

中医药膳的精髓在于“辨证施膳”,即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以及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食材与药材进行搭配。这背后蕴含着中医的两大哲学理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所谓阴阳是指相互对应的两类物质,如冷、静、内收、血液、津液为阴;热、动、外散、气为阳。药膳通过食物的寒热属性,帮助调节体内阴阳,如阴虚火旺者可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阳虚体寒者则需温补,如羊肉、生姜。

 

五行学说:五行是对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属性的概括。中医认为五脏(肝、心、脾、肺、肾)配五行,它们相互滋生,相互制约。通过药膳中的食材与药材,调节脏腑功能。例如,肝属木,喜疏泄,食用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能养肝明目。

 

常见中药材在药膳中的应用

 

中医药膳中,中药材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以及它们在药膳中的巧妙应用。

 

1.枸杞:被誉为“红宝”,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之效。可泡茶、炖汤或熬粥,如枸杞红枣粥,适合肝肾不足、视力下降者。

2.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常与其他药材搭配,如黄芪红枣茶,适合气虚乏力、失眠多梦者。

3.黄芪:补气固表、利水排脓。可与鸡肉同炖,制成黄芪炖鸡汤,适合气虚体弱、易感风寒者。

4.山药:健脾益胃、补肾涩精。山药粥或山药排骨汤,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5.薏米: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薏米红豆粥,适合湿气重、身体沉重者。

 

四季养生药膳指南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四季更替,人体也应随之调整。药膳应季而食,方能事半功倍。

 

1.春季:万物复苏,宜疏肝解郁、清淡去火。推荐菊花茶,清肝明目;荠菜粥,清热解毒,适合春季易上火、眼睛干涩者。

2.夏季:炎热潮湿,需清热解暑、利湿排毒。绿豆汤清热解毒,荷叶粥利湿消暑,是夏日佳选。

3.秋季:干燥凉爽,应润肺去燥、滋阴养颜。百合银耳羹,滋阴润肺;梨炖川贝,止咳化痰,适合秋季干燥引起的咳嗽、皮肤干燥。

4.冬季:寒冷干燥,需温补阳气、增强体力。当归羊肉汤,温补气血;姜枣茶,驱寒暖身,是冬季养生的好帮手。

 

制作药膳的小贴士

 

要让药膳既美味又有效,掌握几个小技巧至关重要。

 

选材新鲜:新鲜食材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感更佳。尽量选择当季食材,确保药膳的新鲜与纯正。

烹饪方法:炖、煮、蒸等低温烹饪方式能更好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同时使药膳更加醇厚。避免高温快炒,以免破坏食材的有效成分。

适量为宜:药膳虽好,但过量则可能适得其反。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适量食用,避免盲目跟风。

个人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膳的反应也不同。在尝试新药膳前,最好了解自己的体质,必要时咨询专业医师,确保药膳的针对性和安全性。

 

简单药膳食谱

 

1. 枸杞红枣粥

   材料:枸杞10克,红枣5颗,大米50克。

   做法:大米洗净,加水煮沸后转小火,加入枸杞、红枣,煮至粥稠即可。

   适宜人群:肝肾不足、视力下降、失眠多梦者。

 

2. 黄芪炖鸡汤

   材料:黄芪30克,鸡肉500克,盐适量。

   做法:鸡肉切块,与黄芪一同放入砂锅,加水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适宜人群:气虚体弱、易感风寒者。

 

3. 百合银耳羹

   材料:百合20克,银耳10克,冰糖适量。

   做法:百合、银耳泡发,加水煮至软烂,加入冰糖融化即可。

   适宜人群:秋季干燥引起的咳嗽、皮肤干燥者。

 

药膳并非万能

 

虽然药膳在调养身体、预防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它并非万能。对于出现的疾病,应及时就医,药膳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此外,药膳养生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结语

 

中医药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祖先的智慧与对健康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强调的是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通过内在调理达到身心的平衡。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您对中医药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实践,让药膳成为您健康生活的得力助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