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1日,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伟副院长的带领下,由心内科心律失常团队的周纬教授、谌晶晶教授,石林艳博士共同主刀,成功为2位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FARAPULSE脉冲消融术。
陈大姐和曹奶奶二位患者经检查均被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其中,陈大姐患有高血压;而曹奶奶则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二人皆因心房颤动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为了改善二位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房颤相关症状,在李伟和心内科心律失常团体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经多次讨论,最终决定为2位患者实施“FARAPULSE脉冲消融术”。
经过术前充分的筹备,在手术团队、麻醉科和导管室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
术中,手术团队把脉冲消融导管放置于肺静脉口部和前庭部位,不同位置的导管形状不同,通过脉冲消融系统释放2.0kV的脉冲电场能量至心肌组织,致使心肌细胞达到有效的、不可逆的损伤,消灭了病变的组织。
脉冲消融术后基质标测及起搏检测显示,患者的肺静脉均完成了电隔离。陈大姐手术时间接近1小时,曹奶奶手术约1小时10分钟,两台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陈大姐和曹奶奶各项体征正常,安全返回病房,无任何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
据介绍,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目前房颤的治疗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脉冲消融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房颤的介入治疗方式。
FARAPULSE脉冲消融术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新一代十分具有潜力的心律失常治疗方式。
此次FARAPULSE脉冲消融术的实施,是该产品上市后在贵州省内首批开展的手术。
(本报记者 马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