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糖尿病是肝肾气虚、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因素导致的。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以中药调理脾胃、清热解毒、滋肾养阴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增强自身机能,提高疾病的抵抗力。
食疗
从食材上看,山药、南瓜等可以调理脾胃;黑木耳、银耳、龟苓膏、石斛、枸杞子等都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苦瓜、黄瓜、绿豆等可以清热解毒。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在日常准备银耳山药羹、南瓜山药炖鸡汤等食物。同时,要注意控制碳水和各类精加工食品的摄入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穴位刺激
中医认为,穴位刺激可以通过经络系统来调节和平衡脏腑功能,利于缓解糖尿病患者的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胆囊功能紊乱等问题。同时,穴位刺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调节和平衡身体的神经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常用关元穴、足三里、肾俞穴、腰阳关、神阙穴等穴位。刺激穴位时,用手指适当施加力量在穴位周围做旋转、按压或揉捏,一般10-15分钟一次。也可以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区域按摩,或者采用针灸、艾灸等方式来刺激穴位。使用艾灸时,可以采用隔姜灸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刺激。
中医运动
中医运动基于气血理论、脏腑经络理论、阴阳平衡理论以及精气神理论,注重调节和增强气血循环,调理经络、脏腑和阴阳平衡。强调“以意领气,以气动形”。糖尿病患者在练习中医运动时,要做到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意守即集中注意力,心神宁一,避免受到外界干扰而致精神涣散。调息即用均匀、细腻、自然的呼吸方式带动特定的动作,促进气血的流通和循环。动形则是运用太极拳、八段锦等特定的动作,来全面锻炼整个机体。通过不断练习中医运动,糖尿病患者可以调理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四季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顺其自然,要求人能够顺应物候变化,根据时节变化护理好自己的身体与精神意志。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春季养肝:要舒畅情志,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顺应春时之气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宜省酸增甘,宜辛温甜,避免咸味和苦味食物,增加姜、胡椒等辛味调味品,多吃清淡的食物。加强传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锻炼,也可以通过头部推拿和揉肚腹来舒缓精神、调养脾胃。
夏季养心:顺应夏时之气晚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少发怒,使心情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剧烈运动,以清晨和傍晚进行适度活动为宜。在饮食上,以清热利湿为佳,多吃苦瓜、黄瓜、西红柿、橙子、洋葱、绿豆、大蒜等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夏季一般血糖较低,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秋季养肺:要晚卧晚起,保持心平气和,恬淡虚无。饮食上以滋阴防燥为主,吃银耳、梨、芝麻、莲藕、乌鸡、豆浆、苹果、葡萄、阳桃等食物,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较长时间的口干舌燥。
冬季养肾:患者要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减少思虑,保持精神舒畅。尽量在中午或者室内运动,外出时要小心积雪,防止摔倒。同时,加强呼吸系统的防护,避免免疫系统进一步降低。饮食上,要省咸增苦,宜杂、淡、少、软,注意食补,多食羊肉、萝卜、地瓜、菠菜等食物。
调理情志
《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篇》记载:“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情绪对于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有重要影响,结合当今时代的医学实践,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会导致血糖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免疫功能受损,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上述中医养生运动、饮食等方式调理情志,也可以通过服用一些疏肝解郁的药物防止气血郁积造成情志不畅,使糖尿病恶化。平时也可以多按揉足三里、行间穴、太冲穴来清理肝火、疏肝解郁,达到畅通情志的目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凌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