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在观礼台上,一位将白大褂换成深色正装的身影眼眶湿润——她是黔东南州凯里市碧波镇白秧坪村村医、2025年“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杨世霞。
阅兵式开始,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向国旗杆。杨世霞踮起脚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现场。
“真是太震撼了!看到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我落泪了!”杨世霞描述道:“我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看过这么整齐的队伍,这么威武的阵容,难掩心中的激动。”
杨世霞是凯里市碧波镇白秧坪村的一名乡村医生。1999年,从贵阳中医学院毕业的她放弃城市工作机会,选择来到这个畲族、仫佬族聚居的偏远山村。25年来,她累计出诊行程达一万多公里,接诊患者超过10万人次。
今年3月,杨世霞荣获我国医疗卫生界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4月22日,她站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聚光灯下,佩戴着“白求恩奖章”时,依然保持着质朴无华的本真:“我只是做了村医该做的事。”
收到赴京观礼邀请时,杨世霞正在为村里一名老人送药。“那一刻,我的手有些颤抖,我太激动了!”她说:“全国医疗系统受邀观礼的名额仅有30个,我从未想过一个乡村医生能够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这份荣耀不属于我个人,属于千千万万坚守在农村的乡村医生。”
赴京前,杨世霞特意拿出“白求恩奖章”和荣誉绶带,擦拭了一遍又一遍,仔仔细细又整理了一番。她坦言自己几乎一夜未眠,“就像第一次独立出诊时那样紧张又期待。”
杨世霞对阅兵式中的医疗元素格外关注。在联勤保障部队方队接受检阅时,看到官兵们身后背着的医疗背包,杨世霞不禁想起了自己药箱里的“三件套”——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虽然装备不同,但救死扶伤的初心是相通的。”她感慨道:“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山村,医者仁心的精神永远不变。”
阅兵式结束后,杨世霞抚摸着胸前的“白求恩奖章”,她说,“这份荣誉时刻提醒着我,荣誉的份量是一份新的压力和责任感,更是全新的挑战,我要用一辈子的坚守来认真做好村医这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