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脑梗康复期的家庭锻炼小妙招 - 数字报刊系统 心血管病遇上更年期,如何平稳度过 糖尿病患者挑选、食用水果有讲究 感冒用药别踩雷!这些搭配要避开 脑梗康复期的家庭锻炼小妙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脑梗康复期的家庭锻炼小妙招

作者: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 覃婷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65岁的张叔叔在老伴的搀扶下缓缓坐起。三个月前突发脑梗后,他的右侧肢体活动变得迟钝,连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都需要帮助。但今天,他决定尝试用医生教的“家庭锻炼妙招”开启新一天——这不仅是身体的康复,更是对生活的重新掌控。

康复黄金期:家庭锻炼为何至关重要?  

脑梗发生后,大脑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的区域,但神经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康复期(尤其是前3-6个月)的锻炼,就像给大脑“重新布线”,通过反复刺激帮助功能恢复。家庭锻炼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康复融入生活,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同时提升自理能力。  

但需注意:所有锻炼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或错误动作造成二次伤害。

家庭锻炼的三大原则:安全、渐进、有趣  

康复训练得把安全放首位,防患于未然。康复初期患者平衡感弱易跌倒,家里可装扶手、铺防滑垫,选有靠背的椅子练坐站转换,训练穿防滑鞋,别单独活动,最好有家人陪着。

康复要循序渐进,就像爬楼梯,不能着急。初期先做被动运动,家人帮忙活动关节,等肌肉力量变强,再过渡到主动运动,像抬手、踢腿。上肢训练可先让健侧手辅助患侧手摸脸,再尝试抓杯子。

枯燥训练易放弃,不妨把锻炼变成家庭游戏,和老伴抛接软球、用筷子夹豆子比赛。音乐也是好伙伴,跟着节奏拍手、踏步,锻炼协调性还能调节情绪。

家庭锻炼实用妙招:分场景,更有效  

1. 晨间唤醒:从床上开始活动  

桥式运动:仰卧屈膝,双脚踩床,慢慢抬起臀部,像一座“小桥”,保持5秒后放下。重复10次,可强化臀部和腰部肌肉,预防久卧导致的压疮。  

坐位平衡:从床边坐起后,双手前伸抓取物品(如毛巾),保持身体不晃动。逐渐延长保持时间,增强核心稳定性。  

2. 日常活动:边做家务边康复  

穿衣技巧:先穿患侧衣袖,再用健侧手辅助整理;选择带魔术贴的衣物,减少扣纽扣的难度。  

安全如厕:在马桶旁安装扶手,练习“坐-站”转换时,可先微微前倾,双手撑膝,数3秒后再起身,避免头晕。  

进食训练:用加粗手柄的勺子吃饭,健侧手辅助患侧手固定碗盘。若手部无力,可改用吸管喝汤,减少洒漏。  

3. 针对性训练:哪里弱,练哪里  

上肢恢复:尝试用患侧手拧毛巾、捏橡皮泥,或从桌上捡起小物件(如硬币、纽扣)。若手指僵硬,可用温水浸泡后按摩,再慢慢弯曲伸展。  

下肢力量:靠墙静蹲(背部贴墙,双腿弯曲如坐椅子),增强大腿肌肉;侧方行走时,可在脚踝处绑弹力带,增加阻力,改善步态。  

语言与认知:每天和家人聊聊天,描述看到的物品颜色、形状;玩简单的拼图或算术游戏(如“家里有3个苹果,吃掉1个还剩几个?”),刺激大脑思维。  

4. 趣味互动:让康复不再孤单  

家庭套圈游戏:将塑料圈放在地上,患者用患侧手抛掷,套中目标后给予鼓励。随着进步,可逐渐增加距离。  

音乐律动:播放喜欢的歌曲,用健侧手打节拍,患侧手尝试跟随摆动。节奏感能激活大脑,提升协调性。

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1:“多休息才能恢复快”  

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即使行动不便,也应每天进行被动运动,保持关节活动度。  

误区2:“用力练,好得快”  

过度训练可能引发关节损伤或肌肉拉伤。若训练后出现持续疼痛、肿胀,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误区3:“家属全包办,患者更省心”  

过度保护反而会削弱患者的自理能力。应鼓励患者尽量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动作慢一些。

家庭支持:康复路上的温暖后盾  

康复不仅是患者的事,更需要全家参与。家属可以:  

学习基础护理:如正确转移患者(从床到轮椅)、协助翻身预防压疮。  

改造家居环境:移除绊脚的地毯、电线,将常用物品放在患侧伸手可及处,减少依赖健侧。  

给予心理支持:多鼓励、少抱怨,哪怕患者只完成了一小步,也要及时肯定:“今天自己穿好了衣服,真棒!”  

何时需要就医?  

训练后若出现头晕呕吐、剧烈头痛,关节红肿发热变形,情绪低落拒食、睡眠差,或说话更含糊、肢体无力加重,请即刻联系医生!  

结论

康复是一场持久战,但每一步努力都值得。就像张叔叔,从最初连坐稳都困难,到如今能自己刷牙、散步,他说:“康复不是和疾病较劲,而是学会和身体和解。”家庭锻炼的妙招,不仅是身体的修复,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家人的陪伴下,重拾生活的力量与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