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沙门氏菌藏身何处?微生物检验来揭秘 - 数字报刊系统 腹部超声可以查出哪些疾病 烫伤急救,五步骤轻松处理 沙门氏菌藏身何处?微生物检验来揭秘 慢性胃炎反酸水 生活习惯要改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门氏菌藏身何处?微生物检验来揭秘

作者:巴马瑶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陆英林

 

在公共卫生领域,沙门氏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腹泻病例超过1亿例,其中严重病例可达15万例。这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凭借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我们身边的诸多角落隐匿生存,而微生物检验技术则像一把精准的“探针”,帮助我们揭开其藏身之谜。

 

家庭厨房:沙门氏菌的“重灾区”

家庭厨房是沙门氏菌最易滋生的“重灾区”。生肉处理区往往是首要隐患点,未经彻底清洗的砧板表面每平方厘米可残留数千个沙门氏菌。这些细菌主要来自生鲜肉类,尤其是鸡肉和猪肉——研究显示,市售鲜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可达 15%~30%。当生肉汁液溅落到蔬果表面时,细菌会借助天然的生物膜结构附着繁殖,而普通清水冲洗难以完全清除。

更隐蔽的风险存在于冰箱内部,4℃左右的冷藏环境虽能抑制多数细菌繁殖,却能让沙门氏菌进入“休眠状态”长期存活,一旦转移至室温环境,2 小时内就能恢复活性并大量增殖。此外,厨房水槽边缘、餐具存放架等潮湿区域,也可能成为沙门氏菌的滋生地,微生物检验发现,长期未彻底清洁的水槽缝隙中,沙门氏菌检出率可达20%以上。

 

食品流通环节:隐蔽的污染链条

食品流通环节中的沙门氏菌污染更具隐蔽性。超市的生鲜柜台看似洁净,实则可能存在交叉污染风险。冷链运输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当(波动超过±2℃),沙门氏菌就会在冻融循环中加速扩散。有检验数据显示,冷链断裂4小时以上的冷冻肉类,沙门氏菌检出率会上升至正常情况的3倍。

即食食品也并非绝对安全,部分预包装沙拉因清洗流程不规范,曾被检测出沙门氏菌阳性,这与原料种植阶段的土壤污染或灌溉水污染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外卖食品的沙门氏菌污染事件频发,主要源于后厨操作中生熟器具混用,微生物检验发现,外卖餐盒内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在夏季可高达8%。

 

生活细节:易被忽视的“中转站”

日常生活中一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往往成为沙门氏菌的“中转站”。宠物用品是典型的隐患来源,调查显示70%的宠物粪便中含有沙门氏菌,接触后若未彻底洗手就接触食物,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宠物食盆若未每日清洗,其表面的沙门氏菌数量可达到每平方厘米1000个以上。

厨房抹布的细菌载量更是惊人,每克抹布上可检出数百万个沙门氏菌,这与长期潮湿、未定期消毒密切相关。此外,一些生食如刺身、半熟蛋等,若原料被污染且加工过程未充分杀菌,也可能成为沙门氏菌的传播载体。有研究表明,半熟蛋的沙门氏菌检出率比全熟蛋高出15倍。

 

微生物检验技术:精准识别的利器

微生物检验技术为精准识别沙门氏菌提供了科学手段。传统培养法是基础,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如SS琼脂)可分离出可疑菌落,再经生化反应确认,整个过程需2~3天。这种方法虽然耗时较长,但准确率可达95%以上,是食品卫生检测的金标准。

实时荧光PCR技术则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的特征基因(如invA基因),可在4~6小时内得出结果,且灵敏度可达10个细菌/克样本。更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能进一步分析菌株的遗传特征,帮助追溯污染源头,为疫情防控提供关键线索。目前,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已能在24小时内完成一株沙门氏菌的基因分析,大大提高了溯源效率。

 

科学预防:从源头阻断感染

预防沙门氏菌感染需从源头阻断。家庭层面要做到生熟分开,砧板、刀具专用,肉类彻底煮熟(中心温度达70℃以上),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厨房台面。实验证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表面,可在5分钟内杀灭99.9%的沙门氏菌。

食品企业需严格执行卫生规范,加强原料检测和生产过程监控,确保冷链温度稳定。消费者购买生鲜后应及时冷藏,食用前充分加热,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这些措施看似简单,却是基于微生物检验数据得出的有效防控手段。

总之,沙门氏菌的隐匿性使其容易被忽视,但通过科学的检验技术和规范的防控措施,我们完全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了解这些“隐形杀手”的藏身之处,运用专业知识守护饮食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公共卫生领域持续努力的方向。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沙门氏菌的认识将更加深入,为构建更安全的食品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