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慢阻肺患者的居家护理要点 - 数字报刊系统 鼻子常流血?鼻中隔偏曲或是诱因 耳鼻喉检查:孩子打鼾别忽视 慢阻肺患者的居家护理要点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系统“误伤”大脑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阻肺患者的居家护理要点

作者: 来宾市兴宾区城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正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由于该病无法完全治愈,长期居家护理对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居家环境的合理布置

慢阻肺患者呼吸道敏感,居家环境布置很关键。要保证空气流通,建议早晚各开窗通风30分钟,同时让患者避开风口防受凉。温湿度控制也不容忽视,温度保持在20 - 22℃,湿度维持在50% - 60%,过高易滋生细菌,过低会加重呼吸道不适,可用加湿器或除湿器调节并定期清洁。此外,室内要保持清洁,每周至少彻底清扫一次,扫地用湿抹布或吸尘器避免扬尘,尽量不养宠物、不种开花植物,防止动物毛发和花粉引发不适。

 

规范用药是关键

药物治疗是慢阻肺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居家用药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患者和家属要清楚每种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吸入剂是慢阻肺患者常用的药物剂型,正确使用吸入剂非常重要。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后要及时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腔和咽喉部的残留,降低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如果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间隔时间,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家属要协助患者做好用药记录,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身体反应等,以便复诊时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科学的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有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

1.腹式呼吸的具体做法是: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放松肩膀和腹部。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尽量让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收缩,尽量将气体呼出。每天练习 3-4 次,每次 5-10 分钟。

2.缩唇呼吸的操作方法为:患者用鼻子缓慢吸气,然后用嘴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 1-2 倍。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塌陷,有助于气体排出。每天练习数次,每次 10-15 分钟。

 

合理饮食与营养支持

慢阻肺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能量消耗增加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状况。患者的饮食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于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要注意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增加腹部压力,影响呼吸。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痰液管理

慢阻肺患者常常会出现痰液增多、黏稠的情况,有效的痰液管理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患者要养成定时咳痰的习惯,每天清晨和睡前,采取坐位或侧卧位,轻轻拍打背部,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如果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祛痰药物,或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吸入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稀释痰液,缓解呼吸道痉挛。

 

病情监测与紧急处理

患者和家属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学会自我监测。每天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以及咳嗽、咳痰的情况。如果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加重、痰液颜色变黄或带有血丝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同时,要了解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紧急处理方法。当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让患者采取半坐位或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救援。

 

心理护理与情绪调节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患者自身也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慢阻肺患者的居家护理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环境布置、规范用药、科学的呼吸训练、合理饮食、痰液管理、病情监测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以上内容能为慢阻肺患者的居家护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