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咳嗽、咳痰本是稀松平常的症状,然而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而言,痰多却如梦魇般如影随形。频繁且剧烈的咳嗽,大量黏稠的痰液,严重干扰着他们的正常生活,日常活动受限,工作学习也常被打断,甚至还可能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好在中医有独特化痰畅气道之法。
支气管扩张与痰多的关系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因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被破坏,支气管变形且持久扩张。其病因多样,百日咳、麻疹、肺炎等感染,免疫缺陷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引发。
当支气管发生扩张后,支气管壁受损,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这些炎症细胞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痰液。同时,支气管变形、扩张会使气道变得狭窄、阻塞,痰液难以顺利排出,积聚在气道内,进一步加重痰多的症状。患者常常会感到喉咙里有痰,咳又咳不尽,十分难受。
中医对支气管扩张痰多的认识
中医有着独特的痰饮学说。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支气管扩张痰多在中医看来属于“痰浊阻肺”范畴,是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聚而成痰,痰浊壅塞于肺,气道不畅所致。
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分型。风热犯肺型患者,会出现咳嗽气急、痰黄稠、发热等症状,这是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失清肃,痰热内生。痰热壅肺型患者,咳嗽、咯痰黄稠量多、胸痛、发热,是痰热蕴结于肺,肺气上逆。痰浊阻肺型患者,咳嗽痰多、色白质黏、胸闷,是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浊上犯于肺。阴虚肺燥型患者,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是肺阴亏虚,虚火内生,灼津为痰。
中医化痰畅气道的方法
1. 中药内服
针对不同证型,中医有经典方剂。风热犯肺型可用桑菊饮加减,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痰热壅肺型可用清金化痰汤加减,起到清热化痰、肃肺止咳的作用。痰浊阻肺型可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燥湿化痰、理气止咳。阴虚肺燥型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此外,一些单味中药也有化痰功效,如半夏能燥湿化痰,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瓜蒌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贝母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2. 中医外治法
针灸疗法常选用肺俞、定喘、丰隆、足三里等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调节肺、脾、肾等脏腑功能,促进痰液排出,缓解气道痉挛。拔罐疗法在背部膀胱经等部位拔罐,能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化痰止咳。穴位贴敷则是将白芥子、延胡索等中药研末,用姜汁调匀后贴敷于肺俞、膏肓等穴位,起到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3. 食疗调养
一些食物具有化痰功效,如梨能润肺止咳、清热化痰,枇杷可润肺下气、止渴,萝卜能下气消食、除痰润肺,杏仁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还可以制作一些食疗方,如川贝雪梨汤,将雪梨去核,放入川贝母和冰糖,蒸熟后食用,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萝卜蜂蜜饮,将白萝卜切碎榨汁,加入蜂蜜,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痰。
日常护理与预防
在生活护理方面,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同时,要学会正确的排痰方法,如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或采用体位引流等。
饮食上要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原则,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个体化饮食,痰热壅肺型患者应避免食用温热性食物,阴虚肺燥型患者可适当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
预防也很重要,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在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结语
中医在应对支气管扩张痰多这一难题时,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它综合运用中药内服,精准辨证施治,调理脏腑功能;外治法如针灸、拔罐、穴位贴敷等,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与痰液排出;食疗调养以食为药,滋养身体;再结合日常护理与预防措施,多管齐下,有效化痰畅气道,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