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保障食品安全  请收下这份指南 - 数字报刊系统 保障食品安全  请收下这份指南 肉褐鳞环柄菇:小个子“大魔王” 鼻炎反复发作 警惕真菌性鼻窦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障食品安全 请收下这份指南

  食品安全无小事,健康责任重于山。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宣传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日常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你又知道哪些食品安全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生活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保持清洁

  勤洗手:加工、制备食物之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之后,如厕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和吃饭前,都要洗手。

  餐具和厨具要清洁:用餐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

  厨房环境要清洁:定期清洁消毒厨房各项工具、器具及更换抹布,保持厨房空气流通,避免它成为滋养细菌的温床,“偷”走我们的健康。

  生熟分开

  生熟食物要分开: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鲜袋、纸袋或适宜的容器装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底层;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用后要分别清洗干净。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烹调要煮熟、烧透: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的温度达到70℃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因此,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只鸡等。如果用小火,由于温度低,就必须延长时间,即“小火慢炖”。

  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重复加热剩菜剩饭,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在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

  “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时间一长或包装破损易造成交叉污染或食物腐败变质,失去最佳食用价值。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使用安全的水和新鲜清洁健康的食物,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食用不易辨识的蘑菇和其他野生植物。


食品安全小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SC标识等内容。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等异常的食品。

  3.买完东西后一定要妥善保管购票依据或凭证,这样可以保护我们消费者的权益。

  4.不买无证摊贩的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不到无证摊点、快餐店、小店购买食品或用餐。及时处理家中发霉变质、污秽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选购小妙招


  1.看包装:产品包装严密无损、商标内容完整,品名、厂名、厂址、净重、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清晰可见。

  2.看色泽:产品色泽应与品名相符,若其颜色过于鲜艳,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色素所致,不要购买和使用。

  3.闻香味:产品香应与品名相符,应香气柔和,无刺鼻,若有异味,则表明已变质。

  4.品滋味:产品滋味应酸甜适宜,不得有苦味、涩味、酒味(酒精饮料除外)。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食品;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无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位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6.生吃瓜果要洗净;7.进食前或便后将双手洗净。


食物中毒后的应对措施


  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外还可出现发热、头痛、眩晕、乏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

  饮食前要先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等异常的食品。

  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

  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本报综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