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吃药期间喝酒?后果可能很严重 - 数字报刊系统 私处瘙痒难耐,或是霉菌性阴道炎作祟 吃药期间喝酒?后果可能很严重 半月板损伤后的护理要点 乳腺囊肿知多少  超声检查来揭晓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药期间喝酒?后果可能很严重

作者:天等县妇幼保健院 潘小贝

“小酌怡情,大饮伤身”是很多人对喝酒的态度,但如果在服药期间喝酒,可能不仅仅是“伤身”那么简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许多药物与酒精会发生相互作用,轻则降低药效,重则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为什么吃药时喝酒可能会酿成大祸。

酒精与药物的“致命邂逅”:双硫仑样反应

案例重现:一位中年男性因感冒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后,晚餐时小酌一杯红酒,半小时后突然面色潮红、心跳加速,随后昏迷被送急诊。这一惊险场景的“元凶”,正是医学上称为双硫仑样反应的致命反应。

机制解析: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需经肝脏代谢为无毒的乙酸排出体外。这一过程依赖两种关键酶:

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毒性物质)。

乙醛脱氢酶:将乙醛进一步分解为乙酸。

而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会强烈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30倍,可引发面部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甚至休克、死亡。

高危场景:

服用上述药物期间及停药后7天内饮酒。

饮用含酒精的饮品(如藿香正气水、酒心巧克力)。

酒精擦浴或接触含酒精的消毒剂。

哪些药物与酒精同服很危险?

不同类别的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的风险不同,以下是最常见的几类高风险药物:

1. 抗生素:头孢类、甲硝唑等(双硫仑样反应)

危险程度:★★★★★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甲硝唑(治牙周炎、阴道炎等)、替硝唑等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醛蓄积,引发“双硫仑样反应”,症状包括:面部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导致休克、死亡。

真实案例:一位患者在服用甲硝唑期间喝了一杯红酒,半小时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送医后确诊为双硫仑样反应,经抢救才脱险。

建议:服用这类药物时,停药后至少7天内不要饮酒,包括含酒精的食品(如酒心巧克力、醉蟹等)。

2. 镇静催眠药:安眠药、抗焦虑药

危险程度:★★★★★
酒精本身具有镇静作用,如果与安定(地西泮)、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唑吡坦(思诺思)等药物同服,会导致:呼吸抑制(严重时可窒息),嗜睡、昏迷,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

真实案例:一位失眠患者服用安眠药后喝了两杯啤酒,第二天家人发现他昏迷不醒,送医后发现是呼吸抑制导致脑缺氧。

建议:服用镇静类药物期间严禁饮酒,即使是少量酒精也可能致命。

3.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

危险程度:★★★★

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必理通)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有毒物质(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正常情况下会被肝脏解毒。但酒精会消耗肝脏的解毒物质(谷胱甘肽),增加肝损伤风险,甚至导致急性肝衰竭。

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与酒精同服会增加胃出血风险。

建议:吃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时不要喝酒,尤其是长期饮酒者更需警惕。

4. 降压药、降糖药

危险程度:★★★

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酒精会扩张血管,可能引起血压骤降,导致头晕、晕厥。

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酒精会干扰糖代谢,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

建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服药期间应限制饮酒,避免空腹喝酒。

5. 抗抑郁药

危险程度:★★★
酒精会加重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氟西汀)的副作用,导致:头晕、嗜睡,情绪波动加剧,增加自杀风险。

建议:抑郁症患者应严格禁酒,酒精本身也会加重抑郁症状。

喝酒后多久才能吃药?

由于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建议:

少量饮酒(1杯啤酒/半杯红酒):至少等待6~12小时后再服药。

大量饮酒:至少等待24~48小时,确保酒精完全代谢。

注意:某些药物(如头孢类)的代谢较慢,即使停酒7天后仍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需格外谨慎。

结语

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并非“概率事件”,而是真实存在的健康威胁。一次疏忽可能抵消数周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记住: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这不是苛刻的限制,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和家人远离“药+酒”的风险,让每一粒药都发挥应有的价值,让每一杯酒都成为庆贺健康的佳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