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私处瘙痒难耐,或是霉菌性阴道炎作祟 - 数字报刊系统 私处瘙痒难耐,或是霉菌性阴道炎作祟 吃药期间喝酒?后果可能很严重 半月板损伤后的护理要点 乳腺囊肿知多少  超声检查来揭晓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处瘙痒难耐,或是霉菌性阴道炎作祟

作者: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中心卫生院 潘明珠

“医生,我下面又痒又肿,晚上根本睡不着……”在妇产科门诊,这样的倾诉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私处瘙痒、分泌物异常,这些难以启齿的症状,让许多女性坐立难安,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亲密关系。而背后元凶,很可能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霉菌性阴道炎(医学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据统计,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霉菌性阴道炎,其中近半数会反复发作。

霉菌性阴道炎:藏在瘙痒背后的“真菌捣蛋鬼”

霉菌性阴道炎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它本就“寄居”在女性的阴道内,与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和平共处,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但当免疫力下降、阴道环境改变(如pH值升高、湿度增加)时,白色念珠菌会趁机大量繁殖,引发炎症。

1.典型症状:

瘙痒难耐:外阴或阴道口剧烈瘙痒,夜间加重,像有无数小虫在爬;

豆腐渣样白带: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浓稠、块状,类似酸奶或豆腐渣;

红肿疼痛:外阴皮肤发红、肿胀,严重时出现裂口,排尿或性交时疼痛;

异味: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酸味,但通常不如细菌性阴道炎明显。

2.误区提醒:

? 瘙痒=性病?
霉菌性阴道炎是真菌感染,与不洁性生活无直接关系,无需过度恐慌。

? 症状消失=痊愈?
擅自停药易导致复发,需遵医嘱完成治疗周期。

为何霉菌会“盯上”你?这些诱因要警惕!

霉菌性阴道炎的发作并非偶然,以下因素可能成为“导火索”:

1.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压力大、过度节食导致身体抵抗力变差;

患有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系统疾病。

2.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误伤有益菌(如乳酸杆菌),破坏阴道菌群平衡,给霉菌可乘之机。

3.激素波动:

孕期、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治疗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堆积,为霉菌提供“食物”;

月经前后,阴道pH值变化,免疫力暂时下降。

4.生活习惯:

穿紧身化纤内裤、久坐不动导致会阴部潮湿闷热;

过度清洁阴道(如频繁使用洗液、冲洗器),破坏阴道自净能力;

公共场所间接接触感染(如共用毛巾、浴盆、马桶圈)。

5.伴侣传播:
男性感染后可能无症状,但可通过性接触将霉菌传给女性,导致交叉感染。

科学治疗:别让“小毛病”拖成“大麻烦”

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需遵循“抗真菌+恢复菌群平衡”原则,切勿自行用药或听信偏方。

1.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常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等,直接作用于阴道,副作用小,孕妇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口服药物:对于反复发作或无法局部用药者,可口服氟康唑(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肝损伤)。

2.治疗周期

单纯性感染:用药3-7天即可缓解;

复杂性感染(如糖尿病、免疫力低下、复发型):需延长疗程至6个月,并定期复查。

3.伴侣治疗

若男性出现龟头红肿、瘙痒或白色分泌物,需同时治疗,避免反复交叉感染。

4.日常护理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冲洗阴道内部;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或全程使用安全套;

穿纯棉透气内裤,勤换洗并阳光下暴晒;

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预防复发:4招筑起“健康防线”

霉菌性阴道炎的复发率高达40%~50%,预防关键在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

1.增强免疫力: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

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

2.管理慢性病: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阴道糖原堆积。

3.慎用洗液和卫生用品:

避免使用含香料、酒精的洗液或湿巾;

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卫生巾。

4.定期妇科检查:
即使无症状,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结语:科学应对,告别“难言之隐”

私处瘙痒不是“羞耻”的标签,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面对霉菌性阴道炎,无需恐慌或逃避,及时就医、规范治疗、科学预防,才能彻底摆脱困扰。女性健康需要被温柔以待——日常关注身体变化,拒绝盲目清洁或滥用药物,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伴侣的理解与配合同样重要,共同守护私密健康。记住:健康的女性,才能自信绽放魅力,从容拥抱生活的每一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