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腰椎牵引——为腰椎间盘减减压 - 数字报刊系统 胃肠手术进行时的护理妙招 新生儿湿疹易复发,日常护理有妙招 脑外伤恢复,康复训练很重要 腰椎牵引——为腰椎间盘减减压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腰椎牵引——为腰椎间盘减减压

作者:百色市中医医院 李思洁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疾病,久坐办公、长期弯腰劳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持续增加,进而引发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在众多治疗手段中,腰椎牵引凭借其非侵入性特点,成为缓解椎间盘压力的重要方式。

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与生理效应

腰椎牵引的治疗作用建立在生物力学和生理学基础之上。

当牵引力施加于腰椎时,脊柱处于拉伸状态,椎体之间的距离增大,椎间隙增宽。这一机械效应直接降低了椎间盘内部的压力,甚至可能产生负压,有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回缩或改变位置,从而减轻对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压迫。

同时,牵引可以拉伸痉挛的腰背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和代谢,有助于疼痛的缓解和组织修复。

牵引还能适度拉伸腰椎小关节囊和韧带结构,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对椎间孔的形态产生积极影响,增大椎间孔的容积,为神经根提供更多空间,减轻因狭窄造成的卡压症状。

腰椎牵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腰椎牵引并非适用于所有腰痛患者,其应用需严格遵循适应证,并排除禁忌情况。主要适应证包括——

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包容型突出,牵引效果通常更为显著。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由椎间盘内部结构损伤或退变引起的疼痛。

神经根性症状:如因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等引起的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麻木。

腰背部肌肉痉挛:牵引可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某些类型的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

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需高度重视——

绝对禁忌证:腰椎恶性肿瘤、感染(如结核、化脓性脊柱炎)、严重骨质疏松、马尾神经综合征(需紧急手术)、骨折急性期、严重心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等。

相对禁忌证:孕妇、脊柱滑脱、重度焦虑不能配合者、疝气等。治疗前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以确保治疗安全。

腰椎牵引的技术方法与参数设定

腰椎牵引主要分为机械牵引和手动牵引。临床普遍采用电脑控制牵引床,确保参数精确可控。治疗需个体化设定关键参数——

牵引重量:起始量为体重25%-30%(如60kg患者约15-18kg),根据耐受度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体重50%,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牵引时间:每次15-20分钟,推荐采用间歇模式(牵拉与放松交替),提升舒适度和耐受性。

牵引模式:间歇牵引应用广泛,通过节律性牵拉-放松模拟手法治疗,既保证疗效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牵引角度:根据病变节段调整:上腰椎(L1-L3)多用0°-10°屈曲角,下腰椎(L4-S1)采用20°-30°或更大角度,针对性打开目标椎间隙。

治疗频率:每周3-5次,疗程2-4周,需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所有参数必须由专业医师个体化设定,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牵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患者配合

患者的正确配合是保障牵引效果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放松身心:治疗过程中应尽量放松全身肌肉,尤其是腰背部肌肉,避免与牵引力对抗。可进行深慢呼吸以助放松。

及时反馈:如在牵引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麻木感加重等不适,应立即告知操作治疗师,调整参数或停止治疗。

治疗后休息:牵引结束后,不宜立即起身或进行剧烈活动。应在床上平卧休息数分钟,然后佩戴腰围等支具在辅助下缓慢起身,以维持牵引效果。

综合管理:牵引通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治疗后需遵医嘱进行休息,并配合其他治疗如物理因子治疗(超短波、中频电疗)、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以及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等,以达到最佳疗效。

家庭牵引的可行性与注意事项

随着技术的发展,家用腰椎牵引设备也逐渐普及。然而,家庭牵引必须在专业医师或治疗师的指导和评估下进行。患者需首先在医院接受正规牵引治疗,明确其有效且无不良反应后,才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合格的家用牵引设备。

家庭牵引必须严格遵守医嘱设定的参数(重量、时间、频率),不可自行随意增加牵引力或延长牵引时间,以免造成损伤。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自身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定期复诊,由医生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至关重要。

结语

总之,腰椎牵引作为一种成熟的非手术疗法,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科学的力学干预,为受损的椎间盘创造修复条件。但需明确,牵引并非万能疗法,只有严格掌握适应症、规范操作流程,并配合综合管理措施,才能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对于腰椎间盘问题,早期预防、及时干预、科学康复,才是维护腰椎健康的关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