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终于可以‘脚踏实地’走路了。”9月8日上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接受手术,重获正常行走能力的云南昭通71岁马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该院复查,并将一面印有“关爱病患暖人心 医德高尚医术精”字样的锦旗赠送给医院足踝外科医护团队,以表感激之情。
据介绍,多年来,马女士因严重足部畸形,只能用脚背踮行。“走路时,几乎全靠脚背发力;疼痛厉害时,连站立都困难。”马女士表示,她在云南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均被诊断为骨关节炎。治疗后,症状始终没有缓解。
“本来打算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看看。后来,打听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足踝外科有很好的医疗资源,我们决定过来看看。”马女士的家属说。
8月初,马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足踝外科门诊就诊。经详细检查,医院发现她的病情远非普通关节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均存在严重畸形,距骨旋转明显,且因病程过长,还合并有骨质疏松,这意味着马女士的脚“支架”已经歪,且长期用脚背走路,疼痛只会越来越严重。
考虑到马女士的病情、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足踝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涛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为马女士实施踝关节及距下关节一期融合手术。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如果通过踝关节置换,那么置换假体容易出现下沉;而微创手术对于这种复杂畸形的矫正不够彻底。选择双关节融合术既能从根本上矫正患者畸形,减轻疼痛,从经济角度出发也更贴合患者承受能力,是目前适合患者的方案。”张涛说。 随即,足踝外科与马女士及其家属进行了沟通,并明确了手术时间。
一切就绪,手术团队历时2个小时,成功为马女士完成了踝关节及距下关节一期融合术,将扭曲的足部结构复位。术后两周,马女士顺利出院。这位曾因严重足部畸形,只能用脚背踮行的老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不仅摆脱了多年的疼痛,她的脚也终于能平踩在地上,重新正常行走。
出院后,马女士遵医嘱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此次复查,显示马女士恢复情况很好。
“不用跑到北上广,在家门口就治好了病,医生护士都好得很。”马女士和家属反复说。
一面锦旗、一句感谢,背后是患者对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医疗技术的认可,更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注脚。
(本报记者 马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