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痛风发作苦不堪言 中医救急有妙招 - 数字报刊系统 手术前为什么要禁食禁饮? 颈肩腰腿痛缠身,试试这些居家妙招 胃溃疡作祟,内镜诊疗显神通 痛风发作苦不堪言 中医救急有妙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痛风发作苦不堪言 中医救急有妙招

作者:百色市田阳区中医医院 吴杰

痛风发作时,关节会出现剧烈的红、肿、热、痛,那种疼痛往往让人难以忍受,甚至影响正常的行走和生活。不少人在此时会寻求各种缓解办法,而中医在应对痛风急性发作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医如何缓解痛风发作、进行调理,能为饱受痛风困扰的人提供更多应对思路,减轻痛苦并降低发作频率。

中医眼中的痛风发作

在中医看来,痛风发作并非简单的关节问题,其发生多与体内的病理变化相关。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常与湿热痹阻、瘀血阻滞、脾虚湿盛等因素有关。当人体正气不足,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诱因,会导致湿邪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之邪痹阻关节,就会引发痛风发作。

痛风发作时,关节的红肿热痛是典型表现,常见于大脚趾、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这种疼痛往往突然发作,夜间尤为明显,严重时关节活动受限。从中医角度讲,这些症状正是湿热壅滞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的体现。此外,反复发作的痛风还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僵硬,这与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有关。

痛风急性发作时的中医救急方法

痛风急性发作时,中医有多种救急方法可缓解疼痛。外用方法操作简便,适合家庭使用。中药湿敷是常用方式,可选用黄柏、苍术、牛膝、忍冬藤等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加水煎煮后,取药液浸湿纱布,敷在疼痛的关节处,每次 15 - 20 分钟,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中药外洗也能起到缓解作用,用上述中药加水煮沸后,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时,将疼痛的关节浸泡在药液中,每次 20 分钟左右,可帮助减轻红肿热痛。

内服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使用。对于湿热痹阻型的痛风发作,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口渴、小便黄等,可选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剂,如四妙散加减;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如痛风定胶囊、湿热痹颗粒等。需要注意的是,内服药物需辨证准确,不可自行用药,孕妇、有基础疾病者更应谨慎。

痛风缓解期的中医调理要点

风缓解期的调理对预防发作至关重要,中医注重从改善体质入手。健脾祛湿是核心,因脾虚会导致湿邪难以运化,易加重病情。饮食上,可多吃山药、薏米、赤小豆、茯苓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少吃油腻、甜腻、辛辣刺激食物,同时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高嘌呤食物。

穴位按摩可做辅助,按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 3-5 分钟,每天 1-2 次,能健脾祛湿、疏通经络。适度运动也是关键,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及时补水,促进代谢。

此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体内气血运行。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减少情绪波动,能避免因情志失调诱发痛风。做好这些,可有效降低痛风发作频率。

中医调理需注意的禁忌

中医调理痛风时,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以免加重病情。不可盲目使用偏方,民间流传的不少痛风偏方缺乏科学验证,其成分和疗效未经专业评估,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比如某些含重金属的中药偏方,会在体内蓄积,引发中毒等严重后果,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不辨证就随意用药是错误的。痛风中医有湿热型、寒湿型、瘀血阻滞型等证型,病因、症状不同,用药原则迥异。若湿热型用温补药,会加重热邪,使关节红肿热痛加剧,延误治疗。

急性发作期有特殊禁忌。关节处炎症明显,需休息、少活动,忌剧烈运动,以防加重损伤和疼痛。同时,不宜吃羊肉、狗肉等温补食物,其易助热生火,加重湿热,不利于炎症消退。

出现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虽然中医能缓解痛风发作,但出现一些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当关节剧烈疼痛,使用上述中医方法后仍无法缓解,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就诊。

若发作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较重或合并感染,需尽快就医。关节出现明显畸形、活动功能障碍,或检查发现尿酸水平持续居高不下,以及出现肾功能异常等情况,也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结语

中医在缓解痛风急性发作、调理体质方面有其优势,掌握正确的中医救急和调理方法,能帮助痛风患者减轻痛苦。但需注意辨证施治、遵守禁忌,必要时及时就医,中西医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痛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