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检查是不是要重新做?”近日,黔西南州贞丰县长天镇62岁的老郭因重伤被送至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家属焦急万分询问医生。他们从县级医院着急转来,什么都没带。
“稍等,我查一下。”急诊科医师王敬点击系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选项,几分钟后调出患者在县级医院的CT、检验报告。“此前结果可以参考,不用重做。”
一句话,省去重复检查费用1351.1元,更抢回救命时间。
“之前,怕所有检查重做一遍,又花钱又耽误事,现在政策真的人性化了!”老郭家属激动地说。
这得益于黔西南州正在强力推行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今年以来,黔西南州已实现互认74.89万项次,跨市州互认6.38万项次,累计为群众减负1743.92万元。
互认背后,是一张覆盖黔西南州2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信息网络。黔西南州卫生健康局搭建共享交换平台,统一质控标准,接入97项检验和397项影像检查项目,打通数据壁垒。
“要解决的是‘不能认’的问题。”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宁艳说,信息化改造保障了项目实施。医院在系统中嵌入互认项目及价格,信息科对734台工作站完成部署,覆盖全部医生站、护士站和门诊电脑。
平台还能自动生成每日互认台账,谁操作、谁受益,一目了然。
制度也在保驾护航。黔西南州卫生健康局建立线索研判、调度通报、信息预警三项机制,强化质量监测,推动互认工作规范运行。
黔西南州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扩大互认范围,提升数据效率,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
一纸报告,多方认可。黔西南州用“信息跑”代替“患者跑”,正在悄悄改变群众的就医体验。
(胡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