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0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免疫抗体检验和过敏有啥关系? - 数字报刊系统 免疫抗体检验和过敏有啥关系? 微笑抑郁症——藏在笑容下的“无声呐喊” 甲状腺消融:超声“导航”精准消灭病灶 习惯性流产,准妈妈该怎么办?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免疫抗体检验和过敏有啥关系?

作者: 玉林市中医医院 李俊晓


免疫抗体检验与过敏反应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人体免疫系统本应精准防御病原体,却因IgE抗体"误判"将花粉、食物蛋白等无害物质当作"入侵者",进而触发过敏级联反应。通过总IgE筛查过敏体质倾向、特异性IgE锁定过敏原,已成为明确病因的关键手段。然而,检测结果并非过敏诊断的"金标准",需结合皮肤瘙痒、气喘等临床症状综合评估,方能避免陷入"抗体阳性即过敏"的认知误区。

 

免疫抗体是啥?为啥会过敏

 

免疫抗体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负责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在过敏体质人群中,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花粉、食物蛋白等无害物质识别为威胁。这种异常反应的关键在于IgE抗体的作用:首次接触过敏原后,IgE抗体会"记住"这个物质;当再次接触时,IgE抗体会触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皮肤瘙痒、红肿,打喷嚏、流鼻涕,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喉头水肿、血压骤降等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就医抢救。

 

查过敏要做哪些抗体检测

 

总IgE检测通过测量血液中IgE抗体总量来评估过敏体质,成人正常值一般<100 IU/mL。数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过敏倾向,但无法确定具体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则能精准识别引发过敏的特定物质,包括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尘螨、花粉等)、食物过敏原(牛奶、鸡蛋等)和药物过敏原(如青霉素)。检测结果采用0-6级分级,级别越高表明过敏可能性越大。

 

食物不耐受IgG检测通过测量IgG抗体来评估食物敏感性,但该检测在临床应用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多数专业学会认为,IgG抗体升高可能只是机体对食物的正常免疫反应,并不代表真正的过敏,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诊断食物过敏的依据。解读这类检测结果时需要格外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饮食限制。

 

这些人建议做过敏检测

 

出现以下情况者应考虑进行过敏检测: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症状;长期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气喘;进食特定食物后出现不适反应;用药后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此外,具有过敏高风险因素者也需重视检测,包括有过敏家族史者、已患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患者新发皮疹)、婴幼儿期有严重湿疹病史者。对于需要明确过敏原的特殊人群,如准备接受脱敏治疗者、需调整饮食的食物过敏患者,以及存在职业性过敏风险者(如医护人员可能对乳胶过敏),更应进行规范的过敏原检测以指导后续处理。

 

检查前要知道的事

 

一、检测方法与选择依据

皮肤点刺试验:通过前臂滴加过敏原提取液,用特制针头轻刺表皮,15-20分钟观察风团/红斑直径判断过敏等级。此法灵敏度高,但需停用抗组胺药3-7天(药物抑制反应易致假阴性),且对急性荨麻疹、严重湿疹、皮肤划痕症阳性者不适用。

血液检测(IgE抗体定量):通过静脉血筛查过敏原特异性抗体,不受药物、皮肤状态干扰,适合婴幼儿、严重皮肤病患者或需同时排查食物/吸入性过敏原者。结果需结合症状分析(如IgE升高但无症状可能为致敏未发病)。

 

二、检测时机与安全须知

时机选择:急性发作期检测可提高阳性率,但需避开喉头水肿、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期(需稳定1-2周);季节性过敏(如花粉症)建议在症状高峰期检测,避免误判为非特异性刺激。

注意事项:检测前正常饮食,主动告知用药史(如免疫抑制剂、精神类药物);皮肤试验后留观30分钟防迟发反应,血液检测结果3-5日出,若需加急可提前沟通实验室。

 

报告单这样看

 

总IgE检测结果中,<100 IU/mL为正常范围,100-500 IU/mL提示可能存在过敏,>500 IU/mL则过敏可能性较大。特异性IgE检测采用0-6级分级标准:0级(<0.35 kU/L)为阴性,1级(0.35-0.7)为极低浓度,2级(0.7-3.5)为低浓度,3级(3.5-17.5)为中浓度,4级(17.5-50)为高浓度,5级(50-100)为很高浓度,6级(>100)为极高浓度。需特别注意:阳性结果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过敏可能,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建议由过敏专科医生进行专业解读。

 

总之,过敏与免疫抗体紧密相关,准确检测是明确过敏原、有效防治的关键。通过总IgE、特异性IgE等检测,结合皮肤点刺或血液检测方法,能为不同症状与风险人群提供诊断依据。但检测结果需综合症状判断,建议交由专科医生解读,以制定科学应对方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