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常见的女性妇科疾病,如同一位隐藏在身体内部的“不速之客”,悄然影响着许多女性的生活质量。它让原本应该安居于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流浪”到了子宫以外的部位,引发疼痛、不孕等一系列问题。而超声检查,就像是一位拥有“透视眼”的侦探,能够帮助我们揭开这位“不速之客”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与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症状。典型症状包括逐渐加重的继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不孕等。该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学因素、炎症因素等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特点,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需及时就医治疗。
超声如何透视子宫内膜异位症?
1.检查方法
经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将超声探头放入阴道内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由于探头距离子宫和卵巢等器官较近,因此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这种方法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的囊性包块、混合回声以及囊肿周边见血流等典型表现。
腹壁超声检查:腹壁超声检查是将超声浅表高频探头放在腹部皮肤表面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位置与大小,尤其是对于较大的病灶或位于腹壁附近的病灶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其他超声技术:除了经阴道超声和腹壁超声外,还有一些先进的超声技术如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也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三维超声能够提供更加立体的图像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灶的形态和位置。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可以显示病灶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为判断病灶的活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超声图像解读
B超显像是目前辅助诊断内异症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以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于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其内血流无特异性改变。
典型超声表现:在超声图像上,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表现为盆腔内的囊性包块。这些包块可能单个存在,也可能多个存在。囊液回声往往不均匀,有时可见到细小的点状回声或分层现象。囊肿周边可见到血流信号,这是病灶活性的一个标志。腹壁切口瘢痕处皮下脂肪层深面或肌层内可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结节,其大小及内部回声可因月经周期不同而略有变化。
不同病理分型的超声特点: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分型不同,其在超声图像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异。卵巢型内异症通常表现为卵巢上的囊性包块;腹膜型内异症则可能表现为腹膜上的小结节或斑块;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则可能侵犯子宫肌层或直肠等器官,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相应部位的增厚或包块。
3.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与局限
超声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其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局限性则主要体现在对于一些较小的病灶或位于深部组织的病灶可能难以发现或准确判断其性质。
超声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三大“真面目”
1.卵巢型内异症
在超声图像上,卵巢型内异症通常表现为卵巢内的囊性包块。这些包块囊壁厚、粗糙,囊液回声不均匀,可见细小絮状光点或多囊型回声。这些特征就像是一个个“陷阱”,提示着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存在。超声诊断能够准确地识别这些“陷阱”,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2.腹膜型内异症
腹膜型内异症是另一种常见的类型。然而,由于病灶位置表浅且常较小,常规超声检查不易显示。但医生可以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通过腹壁超声或经阴道超声进行仔细扫查,有时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线索。如腹壁切口疤痕处皮下脂肪深面或肌层内可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结节或团块等。
3.深部浸润性内异症(DIE)
深部浸润性内异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为顽固的一种类型。它常常累及骶韧带、肠道、直肠陷凹等部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痛苦。超声在DIE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阴道超声。它能够清晰地显示骶韧带根部的增厚僵硬、肠道DIE病灶的“印第安人头饰”征等特征。
结语
超声技术作为透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利器,在妇产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超声诊断,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然而,超声诊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