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2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透析无小事,预防并发症有高招 - 数字报刊系统 寰枢椎脱位:椎弓根螺钉技术解析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方法 慢阻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 透析无小事,预防并发症有高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析无小事,预防并发症有高招

作者: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梁淇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尿毒症患者延续生命的“人工肾”。然而,透析并非简单的“机器替代肾脏”,而是一场需要医患携手、细节制胜的“持久战”。许多患者因忽视透析中的小问题,导致并发症频发,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透析并发症的“真面目”,并掌握预防的“高招”。

 

透析:生命线上的“精密操作”

 

透析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体外循环(血液透析)或腹膜交换(腹膜透析),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血液透析患者每周需前往医院3次,每次4小时,让血液在透析机中“洗个澡”;腹膜透析患者则可居家操作,每日通过导管向腹腔注入透析液,利用腹膜完成物质交换。

 

尽管透析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患者仍需面对诸多挑战。数据显示,透析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感染、营养不良、血管通路问题等并发症更是如影随形。如何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关键在于“预防胜于治疗”。

 

 并发症预警:这些信号别忽视

 

1. 心血管“警报” 

透析患者常因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出现血压波动。透析中血压骤升可能引发脑出血,骤降则导致头晕、乏力,甚至休克。此外,长期透析还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心梗、心衰风险。 

预防妙招: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建议不超过干体重的3%-5%),避免透析中超滤过快;每日监测血压,记录数据供医生调整降压方案。

 

2. 感染“暗箭”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导管)是细菌入侵的“捷径”。一旦感染,可能引发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腹膜透析患者则需警惕腹膜炎,表现为透析液浑浊、腹痛、发热。 

预防妙招:血液透析患者需保持内瘘手臂清洁,避免穿刺点受压;导管护理遵循无菌原则,淋浴时用防水贴膜保护。腹膜透析患者需严格手卫生,透析液加温后使用,避免冷刺激诱发肠痉挛。

 

3. 营养“失衡” 

透析患者常因食欲减退、毒素蓄积出现营养不良,而磷、钾摄入不当又会加重高磷血症、高钾血症,导致皮肤瘙痒、心律失常。 

预防妙招:遵循“低盐、低钾、低磷、优质蛋白”饮食原则,例如用白开水代替汤汁,避免食用加工肉类、坚果等高磷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结合剂。

 

4. 血管通路“危机”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血栓、狭窄等问题可能导致透析不充分。导管功能不良则会引发透析中断,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妙招:每日检查内瘘震颤(如触诊如“触摸琴弦”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导管患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移位或打折。

 

高招在手,并发症绕道走

 

透析患者的康复之路,需患者、医护与家属三方合力。第一步:自我管理,做健康“掌舵人”。规律作息是基础,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以稳定血压;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可增强心肺功能,提升透析耐受性;心理调适同样关键,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互相鼓励,缓解焦虑与抑郁。

 

第二步:医患协作,信任是“金钥匙”。透析方案需个体化,患者需与医护团队保持密切沟通。每月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务必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延误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磷结合剂随餐服用,铁剂空腹服用,切勿自行增减剂量。

 

第三步:家庭支持,爱是“防护网”。家属的参与至关重要,需协助患者准备低磷、低钾餐食,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倾听患者情绪,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重拾生活信心;学习低血压、导管脱出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关键时刻能救命。三方携手,方能筑牢透析患者的健康防线。

 

案例启示:细节决定成败

 

65岁的张大爷透析5年,一直严格控制饮食,但近期总感乏力、皮肤瘙痒。经检查发现,其血磷高达2.8mmol/L(正常值1.13-1.78mmol/L)。原来,张大爷为补充营养,常偷偷喝肉汤,导致磷摄入超标。医生调整其饮食方案,并加用磷结合剂,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透析并发症的预防,往往藏在生活细节中。一次不规律的饮食、一次未严格消毒的操作,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结语:透析之路,你我同行

 

透析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但并非“苦旅”。通过科学管理、医患协作和家庭支持,患者完全可以将并发症风险降到最低,甚至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记住:透析无小事,预防有高招。让我们从今天开始,重视每一个细节,守护这条来之不易的“生命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