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2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低剂量CT——儿童影像检查的“优选项” - 数字报刊系统 淡化剖宫产疤痕的实用指南 低剂量CT——儿童影像检查的“优选项” 麻醉医生:手术台上的 “生命守护者” 高血脂患者的调理方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剂量CT——儿童影像检查的“优选项”

作者:田东县人民医院 唐海妹

孩子生病时,家长最焦虑的莫过于“既要查清楚病情,又怕检查带来伤害”。尤其是当医生建议做CT检查时,许多父母会犹豫:辐射会不会影响孩子发育?有没有更安全的选择?事实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低剂量CT已成为儿童影像检查的“优选项”,它能在保证诊断精准的同时,将辐射风险降到最低。

儿童检查的“特殊命题”:精准与安全的平衡术

儿童的身体像一棵正在生长的树苗,器官娇嫩、细胞分裂活跃,对辐射的敏感度是成人的数倍。一次常规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可能相当于孩子接受数十次X光片。与此同时,儿童疾病又往往需要更精细的影像支持——比如,婴幼儿肺部感染可能因症状不典型而漏诊,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清晰显示心脏结构,意外受伤时需快速排查内脏损伤……这些场景下,CT的“透视能力”无可替代。

传统CT的矛盾因此凸显:检查越精准,辐射风险越高;降低剂量,又可能影响图像质量。低剂量CT的出现,正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它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如降低电流、调整扫描速度)和智能算法,在“看得清”和“辐射少”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低剂量CT:如何做到“减量不减质”

许多家长会问:“剂量降低了,还能看清病灶吗?”其实,低剂量CT的“低”是相对的——它并非一味减少辐射,而是根据儿童体型、检查部位和疾病需求,精准调整参数。例如,检查肺部时,由于肺组织对辐射敏感度较低,可大幅降低剂量;而检查骨骼或腹部时,则会适当提高剂量以确保清晰度。

现代CT设备的“智能大脑”也功不可没。自动曝光控制技术能根据孩子身体厚度实时调整辐射量,避免“一刀切”的过度照射;迭代重建算法则像一位“图像修复师”,即使原始数据量减少,也能通过计算补全细节,让病灶无所遁形。

更重要的是,低剂量CT并非“孤军奋战”。对于简单疾病(如普通肺炎),医生可能优先选择无辐射的超声或X光;对于复杂情况(如肿瘤、血管畸形),低剂量CT则与MRI形成互补,共同构建精准诊断网络。这种“按需选择”的策略,进一步降低了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哪些情况适合低剂量CT,这些场景家长需了解

低剂量CT并非“万能钥匙”,但它在儿童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适合以下场景——

急诊筛查:争分夺秒,降低风险  

孩子从高处坠落、遭遇车祸或突发剧烈腹痛时,快速排查内脏损伤至关重要。低剂量CT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全身扫描,既避免因等待其他检查而延误治疗,又通过剂量优化减少辐射伤害。

例如,某儿童医院曾接诊一名3岁坠楼患儿,低剂量CT清晰显示颅骨骨折和少量硬膜外血肿,为紧急手术提供了关键依据。

慢性病随访:长期管理,安全第一

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等慢性病患儿需定期复查,传统CT的累积辐射可能增加未来癌症风险。低剂量CT通过“每次检查降一点剂量”,将长期影响降至最低。

一位7岁先心病患儿的家长曾分享:“以前每次复查都提心吊胆,现在医生用低剂量CT,我们放心多了。”

特殊人群:精准呵护,减少负担  

肿瘤患儿在化疗或放疗期间需频繁评估疗效,低剂量CT既能监测肿瘤大小变化,又避免辐射加重身体负担。

此外,对于无法配合检查的婴幼儿,低剂量CT结合快速扫描和镇静技术,可减少因哭闹导致的重复扫描,进一步降低辐射。

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安全检查

面对检查单,家长不必盲目焦虑,主动沟通是关键—— 

问清必要性:“是否有其他无辐射检查可以替代?”“这次检查必须用CT吗?”  

确认低剂量选项:“医院有儿童专用的低剂量CT吗?”  

选择专业机构:优先选择有儿童放射科专科或经验丰富的医院,技师会根据孩子体型调整参数,避免“成人剂量套用儿童”。  

做好检查防护:非检查部位(如甲状腺、性腺)可用铅衣遮挡,减少散射辐射。

科技向善:让医疗更有温度

低剂量CT的广泛普及,无疑是医学领域“以人为本”理念的鲜活注脚。它深刻启示我们:技术革新不能止步于图像的极致清晰,更要将患者安全置于首位。医生开具检查时,需在精准诊断与长远健康间审慎权衡;家长亦应主动学习科普知识,与医生携手筑牢防护网。当孩子面临CT检查,请铭记:低剂量不是技术退让,而是科技以温柔之姿,用更小代价为孩子铺就一条安心无忧的健康坦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