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屈光术后调节功能异常:自我评估与家庭处理方案 - 数字报刊系统 运动拉伤后第一时间该怎么处理? 屈光术后调节功能异常:自我评估与家庭处理方案 肝血管瘤≠肝癌!一文读懂这种常见肝脏良性病变的“真面目” 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怎么做? 新生儿抚触:每天几分钟,益处藏其中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屈光术后调节功能异常:自我评估与家庭处理方案

来源:成都华厦眼科医院    作者: 罗艳

随着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问题的普遍化,屈光手术(如LASIK、SMILE、ICL等)已成为许多人摆脱眼镜的热门选择。手术能精准矫正度数,获得清晰视力。然而,一部分人在享受清晰视界的同时,却可能遭遇新的困扰:远近视力波动、模糊,容易疲劳、眼胀甚至伴有头痛。这背后,很可能就是“调节功能异常”在作祟。本文将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调节功能异常,并提供一套实用的自我评估方法和家庭处理方案,提升生活质量。

1.什么是“调节功能”?人眼调节就像一个照相机。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紧张,晶体变扁平;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体因弹性变凸;。这个从看远到看近的动态变化过程,就是“调节”。屈光手术如何影响了调节功能?

(1)心理和用眼习惯改变:术后眼部不适引起焦虑、术前不戴镜或戴镜度数不准,导致调节状态改变;另外术后获得清晰视力后用眼时长增加,睫状肌长期紧张,导致调节痉挛。

(2)术后微环境改变:手术引起角膜形态改变、高阶像差增加,或术后干眼。这些因素会增加视觉系统负担,从而增加调节负担。

2.调节功能异常的自我评估方法如果您有以下症状,需警惕调节功能异常:视近困难、模糊;远近切换时需要多看会才能看清;长期的眼疲劳,眼胀伴眼眶痛、头痛;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串行、落字”;您可以尝试以下简单的家庭自我评估:

(1)近点调节能力测试(“移近法”)将书本置于眼前40cm,看清其中的几个字,缓慢移近,保持字体清晰。当突然变得模糊且无法再重新聚焦,这个临界点就是您的“近点”。正常近点距离与年龄相关(如30岁时约10厘米)。如果您的近点明显远于同龄人(例如,30岁却远于15厘米)提示有调节异常。

(2)调节灵活度测试(“远近交替法”)准备两张大小字母表,大的贴在墙上,距离3-4米处作为远目标,小置于眼前约40厘米作为近目标。先看清远目标,然后迅速切换看清近目标。一“远”一“近”为一循环。计时一分钟,正常情况下,单眼应能达到每分钟11-12循环,双眼约8-10次。如果切换速度慢,说明调节灵活度下降。注意:自我评估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检查。

3.家庭处理与训练方案如果自我评估发现问题,不必过度焦虑。大部分术后调节功能异常是暂时的,也可通过训练改善的。以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处理方案:

1)基础保障——优化用眼习惯与环境遵守20-20-20法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抬头看20英尺(约6米)的远处,至少20秒。充足照明:避免在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用眼。正确坐姿与距离:阅读时,坐姿端正,眼离书本约35-40厘米。积极治疗干眼:按医嘱使用人工泪液,保持眼表湿润。适当球类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

(2)主动训练——调节功能家庭康复操正负球镜翻转拍训练(核心训练):建议遮挡一眼分别训练,注意对比两眼对“+-”镜片的反应,反应慢的着重训练。需购买调节翻转拍(通常包含±0.50D,±1.00D,±1.50D,±2.00D)和视力卡(字体大小不一)。先将较大的视力卡置于眼前约40厘米。先用正镜片(+)看清视力卡,然后迅速翻转至负镜片(-),要求清晰。如此反复。从低度数的镜片(如±0.50D)开始,当能轻松完成每分钟20次翻转后,更换为较小的卡片,或逐步增加至±1.00D、±1.50D、±2.00D。这项训练能极大地提升调节灵敏度和幅度。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眼球运动练习:头部保持不动,眼球上下左右转动,或者眼球按顺时针/逆时针缓慢转动,重复5-10次。(高度近视或者ICL手术早期慎用)

4.辅助与调理热敷:每天热敷10-15分钟,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放松睫状肌和眼外肌。眼部按摩:轻柔按摩睛明、攒竹、太阳、四白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疲劳。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叶黄素、胡萝卜素、维生素的食物。

5.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家庭训练虽好,但有局限性。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家庭训练1-2周后,症状毫无改善甚至加重;训练过程中出现复视(看东西有重影);视力突然下降;伴有明显的眼红、眼痛、恶心、呕吐等。

调节功能异常是一个常见的“磨合期”问题,科学的自我评估和坚持不懈的家庭训练,绝大多数都能显著改善症状,让双眼真正享受到清晰舒适的“新视界”。而您的眼科医生永远是您最坚实的后盾。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