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有一个场景总是让我印象深刻:一位原本健硕的男士,被家人搀扶着走进急诊,脸色惨白,满头虚汗,腰弯得像只虾米,嘴里止不住地呻吟。不用问,十有八九是泌尿系结石急性发作了。这种疼痛,被描述为“刀绞一样”,疼痛等级甚至不亚于分娩。每当这时,我除了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救治,心里总会想:如果能早点知道这些预防知识,今天的剧痛或许本可以避免。今天,我就用最朴实的大白话,和大家聊透“如何不让身体长出这些捣蛋的小石头”。
1. 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石头是怎么来的?咱们把自己的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想象成一套完美的“家庭净水系统”。①肾脏,就像是家里的核心净水器,不断产生尿液(废水)。②输尿管,就是那根关键的排水管,把尿液输送到膀胱。③膀胱,是蓄水池,暂时储存尿液。④尿道,就是最后的出水阀门。这个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水流”和“水质良好”。如果我们长时间水喝得少,或者吃了太多容易产生“水垢”的食物,尿液就会变得高度浓缩。原来溶解在尿液里的物质,比如钙、草酸等,就像开水里的水垢一样,会析出微小的结晶。这些结晶日积月累,抱团壮大,就变成了让我们痛不欲生的“结石”。所以,预防的根源,就在于维护好我们的“净水系统”。
2. 防石“四大基石”——筑起坚固的防火墙第一基石:水,是最好的“清洁剂”!(水利工程是根本)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多喝水,是预防结石最廉价、最有效、没有之一的方法!①怎么做?保证每天喝足2000-3000毫升水(大约相当于4-6瓶普通矿泉水)。不要等到渴得嗓子冒烟了才喝,要养成定时喝水、少量多次的习惯。②看成果!检验水喝得够不够的唯一金标准,就是看尿液的颜色。请务必让自己一天的尿液大多数时候都是清亮、淡黄色的。如果尿液一直是深黄色,那就等于在给结石的形成创造“温床”。③喝什么?白开水是冠军!柠檬水也不错。但要警惕各种甜饮料、浓茶,它们可能帮倒忙。第二基石:管住嘴,做个“会挑食”的聪明人!(控制原料是关键)饮食不是让大家啥都不敢吃,而是要“聪明地吃”。①限盐行动:吃得太咸(高钠),会“绑架”体内的钙一起从尿里溜走,导致尿钙升高,极易形成结石。所以,做菜少放盐,少吃咸菜、火腿、加工零食。②钙,要“吃”对不是“戒”掉:这是最大的误区!很多人以为结石是钙多,就不喝牛奶了。错!正常饮食中的钙(如牛奶、豆制品),能在肠道里和草酸结合,形成不被吸收的“垃圾”随大便排出,反而减少了草酸被肾脏吸收的机会,是预防结石的“功臣”。③大鱼大肉,浅尝辄止:过量摄入动物蛋白(大鱼大肉、海鲜)会使尿液变酸,增加尿酸结石的风险。经常“煲老火汤”的朋友也要注意。第三基石:迈开腿,让身体“动”起来!(促进循环是助力)①运动的好处:规律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平衡矿物质。而且,跑跑跳跳产生的震动,对于肾脏里一些微小的、还没“站稳脚跟”的结晶,有很好的“清扫”作用。②警惕“沙发土豆”:长期久坐不动,不利于尿液排出,也容易使骨骼中的钙“溜”到血液里。建议每隔1小时就站起来活动5分钟。第四基石:定期检修,别忘“年检”!(定期筛查是保障)这一点尤其针对已经得过结石的朋友,因为结石的复发率很高。养成体检习惯: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统B超,就像给我们的“净水系统”做一次年检,简单、无痛、无辐射,却能及时发现微小的问题。
3.让我们携手,开启一场“防石”行动!朋友们,健康最大的价值在于“防患于未然”。与其在结石发作时忍受刻骨铭心的疼痛,不如从现在开始,拿起水杯,调整餐桌,迈开双腿。为了帮助大家记忆,我送上一首自编的《防石三字经》:防结石,莫等闲;记心间,四要点。水为先,喝足量;尿清亮,是关键。食有度,盐要限;巧补钙,草酸减。勤运动,不久坐;循环好,石难现。年体检,B超查;早发现,保平安。
别让身体里的小石头,有朝一日成为您生命中的大麻烦。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健康水路,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