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六盘水市:以作风之变提医疗之质 - 数字报刊系统 六盘水市:以作风之变提医疗之质 点亮“生命之光” 黔东南州:延伸服务点   群众得实惠 三面锦旗的背后 铅衣重,“医”心更坚 初心燃,“医”路无悔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盘水市:以作风之变提医疗之质

 本报讯   “一号管3天,这个规定太贴心了!”近日,到六盘水市盘州市人民医院复诊的患者彭刚连连称赞。

 “从前到医院检查,有些检查报告第二天才能出,再找医生看只能重新挂号。现在一次挂号管3天,为我们患者节省了挂号费和来回跑的时间精力!”彭刚说。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开门教育收集到“患者就医重复挂号”的痛点后,盘州市人民医院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强化作风建设、深化人文关怀,让群众的就医体验实现了从“将就”向“讲究”转变。

 一纸挂号单的变化,折射出六盘水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融合推进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及医疗卫生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从发展所需、改革所急、群众所盼的问题入手,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办理民生实事93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便捷度,用过硬作风打造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

 “市人民医院搬到新院区后,由于对环境不熟悉,我们看病像走迷宫。现在有了患者服务中心,再也不用为找科室、办手续发愁了。”正在住院大厅询问挂号的患者张英表示心里很踏实。

 为解决患者“问询难、求助繁、投诉散”的痛点堵点问题,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通过深入调研,在住院大厅人流量大的显眼位置设立患者服务中心,由职能科室轮流值班,并配备志愿者开展服务。患者服务中心设立后,医疗救助、咨询、投诉“一站式”服务初显雏形,在方便患者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职能科室干部职工从办公室走到“服务台”,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直面患者诉求、倾听真实声音,有效提升了问题解决的效率,打造了检验和锤炼干部作风的前沿阵地。

 “真的很感谢卫生院的医生,他们医术好,对工作也很认真负责。”水城区花戛乡群众张小三说,家门口就能治好病,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今年60岁的张小三因左眼视物模糊且伴有严重眼皮下垂症状,虽经多次治疗,但病情始终未见好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小三来到了花戛乡卫生院。入院后,医生对张小三展开了全面检查,并为他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10天的治疗,张小三左眼视力逐渐恢复,眼皮下垂的症状也得到缓解,最终在家门口成功摆脱了病痛的困扰。

 以学习教育促服务改进提升,六盘水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学”“干”结合,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医护人员创新技术、延伸服务,让优质医疗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上门”,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如今出院,不用下楼去窗口排队,自家收拾完东西,手续也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在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内科病房,住院患者张红从提交材料到办完出院手续,全程不到10分钟。

 “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是最直观的作风改进。”六枝特区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杨涛介绍,该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推出了“床旁结算”新模式,将结算窗口“搬进”病区,依托信息化技术搭建病房结算系统,从费用核对到出院结算,患者在病房里就能“一站式”完成,让数据“跑路”代替患者“跑腿”,打通了服务患者的“最后一公里”。

 “救护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来接产妇,让我们感到特别的安心。现在,妈妈和孩子都很健康。”刚经历跨乡镇急救接诊的钟山区金盆乡产妇黄艳的家属竖起了大拇指。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钟山区妇幼保健院注重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行动,推出为准妈妈提供从孕期指导到产后随访的“一站式”服务、对偏远地区产妇实行“救护车入户接诊”等系列惠民举措,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医疗服务的温度。

 六盘水市医疗系统以“大民生”回应“小问题”,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敞开面向群众的“阅卷室”,推动作风问题精准起底,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服务于民,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学习教育“答题卡”上做出了作风建设的最优解。(陈赤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