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问题,但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常常在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时才去关注,这时候往往错过了最佳的应对时机。其实,妇科肿瘤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筛查,就能有效降低风险。下面,就用大家都能听明白的话,聊聊妇科肿瘤那些事儿,以及我们该怎么做来保护自己。
先搞懂:什么是妇科肿瘤
简单来说,妇科肿瘤就是长在女性生殖器官上的肿瘤。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子宫、卵巢、宫颈、输卵管等,这些部位都有可能长出肿瘤。
这些肿瘤有良性和恶性的区别。良性肿瘤一般不会扩散,对生命的威胁比较小,比如常见的子宫肌瘤大多是良性的;而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它会不断生长并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我们关注妇科肿瘤,主要就是要做好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这些常见妇科肿瘤,你该知道关键点
宫颈癌:它和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关系非常密切,不过幸运的是,它是目前唯一有疫苗可以预防的妇科癌症。早期可能出现性生活后出血,或阴道分泌物带血丝、有异味等情况,出现这些要及时留意。性生活过早、有多个性伴侣以及没做过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需多加注意。
卵巢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很难被发现,很多人发现的时候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出现莫名的腹胀、肚子慢慢变大、食欲下降、尿频,而且这些症状持续了两周以上,可千万别忽视,要及时检查。有卵巢癌家族史、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子宫内膜癌(子宫体癌):与女性体内的激素变化有很大关系,绝经后的女性要特别留意。典型症状是绝经后突然出血,没绝经者若月经紊乱,如经期变长、出血量变多,也需重视。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及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的女性,更需要警惕内膜病变与内膜癌风险的可能性。
子宫肌瘤(良性,但需关注):30-50岁的女性比较常见,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癌变,但如果肌瘤长得太大,就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月经量大、经期长、肚子能摸到硬块、尿频或者便秘等,出现这些情况要关注是不是子宫肌瘤引起的。
重点:如何有效预防妇科肿瘤
通用预防——每个女性都能做的事
饮食方面:少吃油炸食品和高糖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帮助维持身体正常机能。
坚持运动:每周运动3-5次,像快走、跳广场舞、骑自行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风险,所以要保持健康的体重。
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宫颈癌的一个重要因素,过量饮酒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尽量做到不吸烟、少喝酒。
注意卫生:性生活前后要做好清洁工作,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针对性预防——给不同肿瘤的“专属建议”
宫颈癌:9-45岁的女性要尽早接种HPV疫苗,不过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定期进行筛查。
卵巢癌: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可以提前做一下基因检测,比如BRCA基因检测,然后按照医生的建议做好预防。
子宫内膜癌:要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绝经后的女性,不要随便吃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免激素紊乱增加患病风险。
关键中的关键:定期筛查,早发现比啥都强
很多妇科肿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通过定期筛查才能发现,所以定期筛查非常重要。
21-65岁的女性,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一般采用TCT和HPV联合筛查的方式,具体多久查一次,听从医生的安排就行。
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要做一次妇科B超检查,通过B超可以了解子宫、卵巢的情况,能及时发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问题。
绝经后的女性,除了做以上这些检查,如果有异常出血的情况,还要及时做子宫内膜检查。
万一有症状,别慌!这样做就对了
如果身体出现了异常情况,比如阴道出血、腹胀、分泌物异常等,不要自己在网上查资料就胡乱“对号入座”,更不能拖着不去看医生。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的妇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B超、妇科检查等相关检查,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
结语
总之,妇科肿瘤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早了解、早预防,定期进行筛查,就能把它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就从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