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夜频繁、尿频尿急、排尿等待、尿线变细等排尿问题,常困扰中老年男性,很可能是前列腺增生所致。它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常见良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其提供了多元化缓解方案。
前列腺增生的基础知识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基于前列腺移行区内平滑肌和上皮细胞增生的组织学诊断。前列腺位于膀胱下方、包绕尿道起始部,形似倒置栗子,正常大小约4cm×3cm×2cm,重约20g。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年龄增长及雄激素(如双氢睾酮)作用有关。增生前列腺压迫尿道,使尿道变窄、延长,阻碍尿液排出。早期患者多表现为夜尿增多,从每晚1 - 2次增至3 - 5次甚至更多。病情进展后,会出现排尿等待、尿线变细等症状,严重时可致尿潴留,需紧急导尿。长期排尿困难还可能引发膀胱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甚至损害肾功能。
西医缓解方法
西医缓解前列腺增生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种方式。药物治疗方面,α1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能松弛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可缩小前列腺体积,3 - 6个月起效,降低急性尿潴留及手术风险,二者联用效果更佳。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能缓解逼尿肌过度收缩,改善尿频,与α1受体阻滞剂联用效果显著。若药物治疗无效,排尿困难影响生活,或出现反复尿潴留、血尿等情况,可考虑外科治疗,如TURP、激光手术(HoLEP/ThuLEP,适合高龄患者)或PAE(微创方案)。
中医缓解方法
(一)中药调理
中医将前列腺增生症归为“精癃”,病机与多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需辨证施治:
1.湿热下注型:小便频数不畅、尿黄热、尿道灼痛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治宜清热利湿、通闭利尿,用八正散加减(含木通、瞿麦等)。
2.气滞血瘀型:小便不畅、尿线细或点滴而下,小腹胀痛,舌紫黯,脉弦或涩。治宜行气活血、通窍利尿,用沉香散合抵挡汤(含沉香、青皮等)。
3.脾肾气虚型:尿频不爽、排尿无力,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温肾、益气利水,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含黄芪、党参等)。
4.肾阳衰微证:夜尿频多、排尿无力,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行气化水,用济生肾气丸加减(含熟地黄、肉桂等)。
5.肾阴亏虚证:小便频数不爽、尿少热赤,头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清利小便,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含熟地黄、知母等)。中医强调个体化用药,建议规范治疗。
(二)中医外治法
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操作便利、起效较快,对尿潴留、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有作用。常用穴位有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阴陵泉。关元、气海位于下腹,针刺可温补肾阳;中极为膀胱募穴,能通利膀胱;三阴交可调节肝、脾、肾三阴经气血;阴陵泉能清热利湿。
穴位贴敷:将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的中药制成膏剂,贴敷于神阙(肚脐)、关元等穴位。神阙与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药物经穴位渗透吸收,可辅助治疗。
按摩:患者自行按摩小腹部,以关元、气海为中心,顺时针按摩,每次10 - 15分钟,每日1 - 2次,能促进局部循环,缓解前列腺充血,改善排尿。
中西医结合缓解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缓解前列腺增生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疾病早期,可以先用中药进行调理,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同时配合 α 受体阻滞剂等西药快速缓解排尿症状。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手术耐受性;术后配合中药促进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中医的外治法如针灸、按摩等可以作为西药和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前列腺增生管理的基石。患者应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夜间适当限制饮水,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加重夜尿症状;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此外,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能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控制病情发展有积极作用。
前列腺增生虽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科学管理,配合健康生活方式,绝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维持良好生活质量。建议出现排尿异常的中老年男性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