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人群中,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风不仅会给老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打击,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关注中风老人的居家安全至关重要。
中风基础知识回顾
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它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压迫和损伤。
中风后,老人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如一侧肢体突然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口角歪斜、头晕、平衡或协调障碍等。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老人的日常生活,使他们行走困难、自理能力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居家环境安全
1. 地面安全
地面是老人居家意外高发地。预防滑倒,保持地面干燥是关键,卫生间、厨房等易积水区域,要及时清理水渍并铺设防滑垫。同时,确保地面平整无杂物堆积,整理好电线,防止老人绊倒。老人所穿鞋子应选防滑性能好的,以增加行走稳定性,降低滑倒风险。
2. 家具摆放
合理摆放家具对老人居家安全意义重大。要科学规划家具位置,留出充足活动空间,避免家具过于拥挤。定期检查家具稳固性,尤其是老人常坐的椅子、沙发等,防止起身或坐下时倾倒。比如,可加固椅子腿部,确保能安全承载老人重量。
3. 照明设置
充足照明能助老人看清环境,减少意外。家中各房间都要光线充足,走廊、楼梯间等易出事区域可安装感应灯,方便老人夜间活动。此外,要选对灯具和灯罩,避免灯光直射老人眼睛造成眩光,影响视力。
4. 卫生间安全
卫生间是中风老人意外高发场所。应在马桶旁、淋浴区安装牢固扶手,方便老人起身、坐下和保持平衡。除铺设防滑垫,浴缸边缘也可安装防滑扶手杆。洗漱用品、毛巾等要放在老人易拿取处,避免其伸手够物时失衡摔倒。
日常生活安全
1. 饮食安全
中风老人饮食需格外留意。应提供营养均衡且易消化的食物,远离油腻、辛辣、坚硬之物,以防呛咳、噎食。进食时,指导老人坐直身体、头部前倾,细嚼慢咽。同时,为其挑选合适餐具,像带防滑手柄的勺子、叉子,方便抓握进食。
2. 个人卫生安全
协助老人洗澡,水温要适宜,以防烫伤,还要控制时长,避免老人因体力不支晕倒。给老人选宽松、舒适且便于穿脱的衣物,避免衣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于复杂导致穿脱困难而摔倒。
3. 用药安全
中风老人多需长期服药,用药安全不容忽视。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可用药盒分装每日药物,并设闹钟提醒。药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且儿童够不到的地方,防止误服过期变质药。同时,提醒老人及家属留意药物不良反应,有异常及时就医。
4. 活动安全
在老人身体允许时,鼓励其进行适度康复运动,如散步、肢体伸展运动等,但要注意强度和时间,避免劳累。根据老人身体状况配备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并指导正确使用。老人活动时,家属尽量陪伴,以便及时提供帮助。
心理安全与社交安全
中风后老人易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需留意其心理变化,及时安慰鼓励,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鼓励老人培养听音乐、看书、下棋等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缓解压力。
同时,支持老人参加与老友聚会、社区活动等合适的社交活动,但要控制活动时间和强度,避免疲劳。老人外出社交时,提醒注意交通安全,勿去人员密集、嘈杂之地,以防意外。
应急处理措施
中风老人居家可能会遇到摔倒、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况。如果老人摔倒,要先判断伤情,不要急于扶起老人,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老人意识清醒,询问其是否有疼痛、麻木等不适;如果老人意识不清,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搬动老人,尽量让老人保持舒适的姿势。如果老人突发疾病,要准确描述老人的症状,以便急救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家中还可以配备一些基本的急救设备,如血压计、血糖仪、急救药品等,并告知家属如何正确使用。
结论
中风老人的居家安全需要家属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通过营造安全的居家环境、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需求,以及掌握应急处理措施,我们可以为中风老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