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0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应对精神疾病的科学方法 - 数字报刊系统 宫颈癌筛查: 悄无声息中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应对精神疾病的科学方法 中风老人居家安全须知 红斑狼疮护理中的误区与真相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对精神疾病的科学方法

作者:梧州市蒙山县第二人民医院 韦芳英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许多人对精神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既不了解如何识别早期信号,也不知道日常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其实,掌握科学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筑起对抗精神疾病的防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密码”。

 

读懂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精神疾病发生前,身体和行为会出现异常信号。情绪上,若连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对事物丧失兴趣,或焦虑烦躁、情绪波动剧烈,需提高警惕。行为表现为社交退缩,回避亲友聚会,生活作息紊乱,甚至出现反复洗手、检查门窗等强迫行为。认知功能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致使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记忆力减退,频繁遗忘重要事情;思维迟缓,反应速度明显变慢。

 

日常防护:打造健康心理盾牌

 

规律的生活作息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基础。每天尽量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调节情绪、恢复精力。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证营养均衡摄入,为身体和大脑提供必要的能量。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改善情绪状态。

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也至关重要。当感到紧张焦虑时,可以尝试深呼吸放松法,吸气4~5秒,屏息2~3秒,再呼气6~7秒,重复多次,能有效缓解身体的紧张感。养成记录情绪日记的习惯,将每天的情绪变化和引发情绪的事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总结,找到情绪波动的规律和原因。此外,还可以通过运动、绘画、听音乐等方式,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积极维护人际关系,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定期参与社交活动,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获得情感支持。同时,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如阅读、手工、烹饪等,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既能充实精神生活,又能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

疾病发作时的紧急应对

 

当精神疾病症状出现时,自我干预是首要措施。可以立即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让自己平静下来;或者进行冥想,专注于呼吸和当下的感受,排除杂念。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运动,如拉伸、原地踏步,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家属在此时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要熟悉疾病发作的信号,保持冷静,给予患者陪伴与倾听,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追问或指责,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如果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无法正常进食、睡眠,或者出现自伤倾向,必须立即就医。提前了解精神科的就诊流程,准备好既往病历资料,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治疗过程中的配合要点

 

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随意改变用药方案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同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复诊时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同样重要。认真完成治疗师布置的作业,主动分享内心感受,反思自身的思维与行为模式。通过与治疗师的沟通和引导,逐步学会正确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

此外,积极参加医院或社区组织的康复训练课程,加入病友支持小组。在康复训练中,学习康复技能和生活技巧;在病友小组中,与他人分享经验、互相鼓励,获得情感共鸣和支持。

 

长期健康管理策略

 

定期复诊是巩固治疗效果、预防复发的关键。遵循医生建议的复诊周期,按时复诊,复诊时详细反馈病情变化、药物反应等情况,方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学会识别复发先兆,如睡眠质量突然下降、情绪波动加剧、社交意愿降低等,一旦发现异常,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如增加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加强自我情绪调节,必要时及时就医。

在康复期,逐步恢复工作、学习,参与社会活动,重建社交关系。从简单的事务开始,逐渐适应社会节奏,提升生活质量,最终实现身心的全面康复。

 

总之,对抗精神疾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关注和实践。通过识别早期信号、做好日常防护、掌握发作应对方法、积极配合治疗以及进行长期健康管理,每个人都能增强对精神疾病的抵抗力。希望大家重视心理健康,将这些“快乐密码”融入生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天,拥抱健康快乐的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