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上,突然发作的腹痛叫 “急腹症”,起病急,病因涉及腹腔脏器或血管。腹腔脏器分实质与空腔两类。生活中急性腹痛常见,部分如急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问题不大,但急性心肌梗死、腹主动脉夹层等若不及时就医,会危及生命。看似简单的腹痛,背后却暗藏多种病因。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炎症性腹痛
炎症性腹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其基本特征包括腹痛、发热、压痛或腹肌紧张。常见于以下疾病:
1.急性胃肠炎常见于不洁饮食引发,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甚至脱水、电解质紊乱。
2.急性阑尾炎,早期表现为脐周疼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还常有恶心呕吐症状,右下腹麦氏点会出现固定压痛,严重时可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3.急性胆囊炎多在饱餐后或夜间发作,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右上腹压痛,莫氏征阳性或可触及肿大胆囊。
4.急性胰腺炎因酗酒或饱食诱发,上腹部持续剧痛且阵发性加剧,呕吐不缓解,体温 38 - 39°C,血尿淀粉酶升高,腹部 CT 可见胰腺异常。
5.急性坏死性肠炎起病急,有高热、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
梗阻性腹痛
梗阻性腹痛临床基本为阵发性腹痛、呕吐、腹胀与排泄障碍。不同类型梗阻表现各异:
1.肠梗阻:腹痛从阵发性转为持续性且阵发性加重,伴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部 X 线可见胀气肠袢与气液平面。
2.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突发哭闹,反复发作,肛门不排气,排果酱样便,右中上腹可触及包块,部分有高调肠鸣音,需行 X 线和空气灌肠检查。
3.小肠扭转:青壮年多因饱食后剧烈活动引发,儿童常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有关,表现为脐周绞痛;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男性,左腹膨胀,X 线可见马蹄状双腔充气肠袢。
4.嵌顿性腹股沟疝:多见于男性,右侧腹股沟肿物不能还纳、疼痛,伴肠梗阻症状。
5.胆道梗阻:胆管结石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并向右肩放射,伴恶心呕吐、黄疸;胆道蛔虫呈钻顶样绞痛,症状重体征轻,超声可发现蛔虫影。
6.肾、输尿管结石:运动后发作,患侧腹部绞痛,放射至会阴部,伴恶心呕吐、血尿或排尿困难,超声和 X 线可辅助诊断。
出血性腹痛
出血性腹痛的临床特征是腹痛、隐性或显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不同病因症状有别。常见情况如下:
1.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多发于育龄女性,有停经史,突发下腹痛,伴随头晕乏力、脉搏细速等,查 HCG、腹部 CT 或妇科超声可辅助诊断。
2.黄体破裂出血:同样多见于育龄女性,剧烈运动、性生活等后,下腹突发撕裂痛,伴有恶心呕吐等,检查 HCG、腹部 CT 或妇科超声有助于确诊。
3.肝癌自发性破裂:常因外力诱发,突发剧痛,伴腹胀、呕吐与内出血,重者休克,腹部压痛广泛,腹腔穿刺抽不凝血,超声可见肝脏低密度占位。
血管性腹痛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剑突下疼痛、腹胀、恶心、呕吐不适,可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经解痉止痛、抑酸护胃治疗未见缓解,常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完善心电图、肌钙蛋白有助于诊断。
2.腹主动脉夹层,常见于长期高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以突发腹部及腰背部 “撕裂” 样痛为表现,有濒死感,完善腹主动脉CTA有助于诊断。
3.肠系膜动脉栓塞,常见于合并有心房颤动的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者便血,完善腹部动脉CTA有助于诊断。
损伤性腹痛
损伤性腹痛的临床基本特点为:外伤、腹痛,伴腹膜炎或内出血症候群。若有明确外伤史、损伤部位疼痛及体征,诊断相对容易,但对腹部损伤需进行动态观察。诊断时,要详细了解受伤时间、地点、致伤条件、伤情变化及急救处理等情况。需判断是实质性还是空腔脏器受损,并明确具体损伤脏器。还应警惕多发损伤,包括某一脏器多处破裂、多个脏器损伤、腹部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以及腹部外损伤累及腹内脏器等情况 。
面对急性腹痛,我们能做什么?
当遭遇急性腹痛,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尽量回忆腹痛发作前的相关情况,如饮食、活动、外伤史等,这些信息对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十分关键。其次,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止痛药虽能缓解当下疼痛,但会掩盖症状,干扰医生诊断,延误治疗时机。此外,应暂停进食进水,为后续检查、治疗做好准备。
记住,急性腹痛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事,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及时就医,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最佳选择。